七旬老农申请捐献角膜生活

呼和浩特晚报 / / 2016-05-13 11:28
“人死了如泥土,身后的角膜被火化了,埋在地里腐烂了,可惜啦!不如捐献了,帮助别人重见光明!”托县70岁农民陈二娃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呼和浩特市红十字眼库成立...

“人死了如泥土,身后的角膜被火化了,埋在地里腐烂了,可惜啦!不如捐献了,帮助别人重见光明!”托县70岁农民陈二娃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呼和浩特市红十字眼库成立以来,迎来的首位捐献志愿者就是陈大爷,他还动员老伴儿成为角膜捐献志愿者。

陈大爷是托县双河镇南火盘村村民,患白内障多年,看东西不清晰。今年4月14日,他在呼和浩特朝聚眼科医院为左眼做了免费白内障手术,术后视力逐渐恢复。近期,他的右眼将接受这一手术。

呼和浩特市红十字眼库是呼和浩特地区首个眼库,成立于2015年11月,设在呼和浩特朝聚眼科医院。陈大爷在该医院手术时,恰巧看到了眼库的角膜捐献倡议海报,了解到角膜捐献的重要意义后,他动心了,找到眼库工作人员咨询相关捐献事宜,并于当日在女儿陈永红的帮助下填写了4份《呼和浩特市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

按照《呼和浩特市遗体捐献管理办法》,申请角膜捐献,须所有子女同意并签字。得知情况后,陈大爷说服填写申请登记表时不在场的大女儿陈永英和儿子陈永光,于昨日上午专程来到市红十字眼库补签了字。

这几天,陈大爷在村里还义务当起了角膜劝捐志愿者,先从身边的人“下手”,动员老伴儿朱明秀也申请成为角膜捐献志愿者,结果老伴儿点头同意了……

“陈大爷愿捐献的是角膜,转变的却是传统的观念。在农村民众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的情况下申请捐献,难能可贵,彰显了大爱与奉献精神。”市红十字眼库负责人贾慧珍说,如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角膜捐献者非常少,很多有机会治疗的角膜病患者,因角膜供体缺乏而永远失去光明。虽然对于庞大的角膜盲人群来说,目前捐献的数字显得微不足道,但是相信之后在更多像陈大爷这样角膜捐献志愿者的感召与带动下,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者与劝捐者的队伍中,在身后为别人带来光明。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我市于2002年启动遗体捐献工作,2011年开展心脏死亡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截至2016年4月底,申请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的志愿者共320人,已经实现捐献的44人。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