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从撒药治白蛾到送200元电影卡 最近的谣言有点多生活

/ / 2016-05-16 12:07
一些未经核实的消息,轻易间就被传播开来。而很多人正是抱着“不管信不信,先转了!”,无形中助长了假消息的快速传播。

 

 

动动手指,就能将爱心传递,或者就能轻松拿到一份奖品,遇到这样的“便捷行动”人们从来都不会吝啬其爱心的。

从微信上寻亲到爱心提示近期勿户外晾晒衣物,再到转发微信、点赞就能领取奖品,很多时候,便捷的微信朋友圈成了人际传播的一条重要渠道。

然而,也正是因其核实难的弊端,使得一些未经核实的消息,轻易间就被传播开来。而很多人正是抱着“不管信不信,先转了!”,无形中助长了假消息的快速传播。

A

白蛾借“温馨提示”火了一把

这几日,在微信圈里,借着一条温馨提示,白蛾着实火了一把。

“15-25号室外不要晒被子、衣服,不要吃外面的食物(烧烤等露天食物)。尽量减少郊外、户外活动。飞机撒药治白蛾,大家把爱心传递下去。”

这两天,这条微信消息开始刷爆朋友圈。甚至,在不断传播的同时,还逐步演绎出了相似的版本,如后面还留有包头园林办的落款,看上去像模像样的。之后,在记者本人的微信和多个温馨群里,这样的微信多次被转载。

“不管信不信,先转了!”记者与多名转载该微信的好友联系时,很多人给出这样的说法,至于消息的真伪,很多人不清楚,也不知道该去哪里核实。

然而,这还不算完,最夸张的是,在外地的好友也相继转发了该信息,记者对比发现,唯一的区别就在于飞机撒药的地点成了大连、石家庄、沈阳、九江等城市和地区,提示的内容则基本一致。

5月13日上午,就微信内容记者与我市园林局取得联系,园林局工作人员证实该微信内容为谣言。当日下午,园林局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包头园林”就发布辟谣消息,称微信朋友圈内“包头市15-25号飞机撒药治白蛾”的消息是假的!

据悉,我市园林局的全称是包头市园林绿化管理局,为市城建委的二级单位,其内部并没有“包头园林办”这一机构。

“目前,我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尚未发现有美国白蛾危害。”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园林绿地分布较为分散,建筑物、硬化面积较大,且人员密集,市园林局从未采取过飞机撒药的方式防治病虫害,今后也不会在规划区范围内采用这种方式。

对此,园林部门还建议:包头市本地植物病虫害防治消息,一定要以市园林和林业部门的权威消息为准。经进一步核实,我市林业部门也并未安排此项工作。

B

谣言的源头在安徽

记者从市园林局了解到,该微信的原版发源地和事发地均为安徽省。

据悉,今年安徽省内多地爆发美国白蛾,安徽当地林业部门已经开展了飞机撒药防治工作。百度搜索也显示,安徽网官方微博就发布消息称,安徽今年或大面积集中爆发美国白蛾,其中蚌埠淮南已经出现。蚌埠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挥部办公室等多家部门相继发布通告,称从5月12日至30日期间,展开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而提醒内容则更为详细、全面。

从两者来看,原版的消息和包头“演绎版”除时间不尽相同外,内容也更为简单。此外,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美国白蛾是外来有害生物,具有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等特点。其幼虫大量啃食植物叶片,破坏绿色植物。

据介绍,美国白蛾“主要危害阔叶植物”,如今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美国白蛾在我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地区”。此外,今年4月,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中国2016年美国白蛾疫区公告中,并无我市。“包头不是美国白蛾疫区”,所谓“包头出动飞机灭白蛾”显然是无稽之谈。

C

刷屏的还有影院的“赠票活动”

当日,在“包头园林”发布辟谣之后的15点43分,包头万达影城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也发布辟谣通知,提醒影迷合法保护个人隐私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原来,微信里一条“万达影城送你200元电影卡,全国通用,万部大片等你来,赶快行动呀!”近日,不少市民在朋友圈转发了这条消息,开始发微信询问消该息是否属实。

微信文中还表示可以免费领取200元电影卡,全国各大影院通用,只需长按识别底下二维码关注,每个微信号可以领取一次。

之后,许多网友在微博上投诉称:“昨天被这个万达影城给刷屏了,24小时过去了,证实是骗子,其间我只接到过一个卖房的电话。”“万达领券的事多半是假的,看公众号注册信息是个人,注册时间是3月30日,我已经删除了,信不信由你们。”有微友表示。

对此,包头万达影城负责人介绍说,截至目前,影城尚未接到任何相关活动的通告。“经过我们查询得知,发布这些信息的均为个人微信号,而非全国任一官方平台发布。”影城负责人表示,市民鉴别此类消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查询发布信息的公众号是个人还是官方,一般来说,如果是个人发布的话,特别是一些新注册的微信公众号一定要多个心眼。据其介绍,一般来说,凡有优惠活动的话,一般从官方公众号出来的更为可信些。

D

几个特征教你慧眼识谣言

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我们又该如此甄别此类谣言,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呢?

对此,内蒙古辟谣网总结分析了网络谣言特征,一般来说,网络谣言之所以能被广泛传播,就在于其具备以下标签化的特征:

整体失实:事件本身系子虚乌有,造谣者主观臆断,并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捏造细节:捏造细节使整个事件被扭曲,歪曲舆论导向;

图文不符:通过错误的图文搭配误导他人,配图与事实严重不符;

夸大事实:在描述中对事实夸大其词误导他人,选用惊悚等语汇进行误导

过期信息:将已得到解决的事件作为新消息发布,并略去已有结果;

信息残缺:隐藏部分事实,以不完整的信息误导他人。

“前两天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转发了一条微信,称只要转发该微信,24小时之后就可以领取一辆山地自行车。”李女士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转发了该微信,可在朋友向她询问该微信的可信度时,李女士却不知道该怎样来回答。

在朋友的提醒下,李女士尝试与该微信发布者联系,可对方却一直不予以任何回复,也不提供任何领取奖品的细节或条件,最终,李女士删除了该微信,并提醒朋友加以防范。

近年来,社交媒体包括朋友圈不幸沦为谣言和假新闻的“重灾区”,为什么有时候在大量的事实证据面前,谣言还能挥之不去?为什么有时候越是要辟谣,反而越会火上加油?

“谣言的传播动机非常复杂,绝不仅仅是提高公众理性和媒介素养就能遏止,必须通过系统化手段,进行差异化管理,才能有效遏制谣言的传播。”在包头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副会长、欧文亚隆团体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黄坤勇看来,“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

在法治社会,微信朋友圈谣言应止步于法律。现实情况是,从立法、执法到司法,再到公民的法治意识,都还需砥砺前行。

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轻信并不是因为人的智商有问题,而是,由于人的逻辑思维中存在着一些漏洞和误区,使得要编造一条谣言来绕过人类大脑中的“谎言隔离层”变得轻而易举。

这或许给了我们一条看似标准答案的答案!(包头晚报 记者 张飞)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