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兴和县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乌兰察布

/ / 2016-12-12 10:03

近年来,兴和县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脱贫措施,构建县、乡(镇)、村三级帮扶组织和“三到村”、“三到户”帮扶机制,组织实施村级道路建设、安全饮水、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等扶贫工程,全面落实各类脱贫攻坚政策,确保到2017年底如期实现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到2019年底全县6841户、16333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明确工作目标

分析摸底定任务

全县上下按照上级脱贫攻坚工作总体部署,认真研究精准扶贫政策和精神,深刻理解“六个精准”、“四清”要求,牢牢把握“五个一批”工作导向,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因贫施政、因需施策,通过产业脱贫、易地移民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教育扶持脱贫、社会保障脱贫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推动扶贫脱贫工作扎实开展。

深入分析摸底情况,该县将四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作为总体目标,确定了每年的脱贫计划,力争到2017年底,全县66个贫困村实现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下,摘掉国贫县的帽子。在开展贫困户识别认定工作中,找准精准识别这个突破口,精准发力。对全县9个乡镇、161个村委会、41067户常住户、97672名常住人口进行贫困摸底精准识别,为6841户贫困、16333名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摸清了贫困户、贫困人口的家庭收入情况、生产生活状况和致贫原因等,找准了脱贫攻坚的对象、目标和任务。

找准脱贫办法

攻坚克难拓路径

扶贫不仅仅是送钱送物“授人以鱼”,而是要做到“授人以渔”的效果。

近年来,兴和县始终坚持以政策保障与产业发展并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扶贫政策保障方面,重点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小村整合建设相结合,统一规划、同步推进,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实施包括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村级道路、卫生室、文化室、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9个乡镇161个行政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有效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500多名贫困人口直接受益。通过政策兜底保障,不断加大医疗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扶贫力度。今年以来,县医疗扶贫为5414名重点贫困对象落实商业医疗保险,为16333名贫困人口缴纳了新农合个人负担部分;教育扶贫惠及1777名贫困学生;社会保障扶贫为4105名贫困人员纳入农村低保和现金真补范围。同时,着力推进社会扶贫帮扶,鼓励调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帮扶,目前,全县已落实各级、各类帮扶项目资金约5000多万元。

在产业发展方面,重点推进产业扶贫、就业创业扶贫、科技扶贫和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为全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实现长效稳定脱贫找准路径。特别是在产业扶贫方面,紧抓农牧业品牌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鼓励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业,大力发展产销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不断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建设,推行“企业+基地+贫困户”和“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让贫困户更多地分享农牧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所带来的最大收益。目前,全县已有8家农业合作社会、28个贫困村通过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林下经济种植、物流运输等产业,带动1249名贫困人口脱贫,进一步增强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自身的发展。

抓住问题关键

瞄准对象提实效

扶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施策。自中央发出精准扶贫号召以来,该县严格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抓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全县9个乡镇161个行政村的贫困人口全部建立贫困台账,实现了网格化动态管理。精准施策方面,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分类施策,每个村都制定了村级发展规划,每个贫困户都制定了针对各自情况的脱贫计划,差异化政策、针对性帮扶,实现了精准施策、科学脱贫。针对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员,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统筹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活动,积极为贫困人员搭建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平台,通过劳务输出或自主创业等方式,实现稳定就业;对一些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且不适宜外出务工和创业的贫困人员,通过争取政府公益岗位,优先吸纳为村镇保洁员、护林员、草原管护员等。全县已有1500多名贫困人口通过提供公益岗位、就业创业实现脱贫。

今年以来,在全力开展脱贫攻坚的同时,下足力气研究贫困村、贫困户如何退出的问题。按照全县四年脱贫攻坚计划,设定了时间表,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贫困村、贫困户退出贫困机制,对脱贫村、脱贫户退出贫困精准识别,明确标准、程序和后续扶持政策。建立政府与贫困户脱贫“双认定”机制,逐户逐人销号,防止发生“数字脱贫”被动脱贫”现象。“

强化资源整合“帮”带”结合求突破“

加大人力资源的整合,在“帮”上下功夫。在县乡村三级帮扶体系的基础上,该县创新制定了干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包扶贫困户工作机制,全县共抽组161个工作队、483名驻村工作队员、2248名市县乡三级干部对全县6841户贫困户、16333贫困对象进行“一对一”包联,真正做到了每个乡镇都有责任领导,每个贫困村都有责任部门,每个贫困家庭都有包联干部,每名贫困人员都有详细的脱贫计划。

加大发展项目和脱贫资金的整合,在“带”上求突破。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该县将美丽乡村建设、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互联网+”等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在一起,“根据各贫困村立地实际,统筹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优先向重点贫困村、贫困户倾斜,通过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乡镇旅游、光伏扶贫、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等,实现资金集聚、项目配套、综合开发的协调推进,通过项目带动脱贫,切实实现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益最大化。

抓好责任落实

围绕目标强督查

为了让脱贫攻坚的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突出抓好责任落实和责任督查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脱贫责任制,县、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为精准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县、乡(镇)、村逐级签订脱贫目标责任书,明确脱贫责任主体和目标任务,先后出台了《兴和县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兴和县产业发展脱贫工作实施方案》等九个具体脱贫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单位承担的扶贫攻坚责任,形成了政府主导、干部包联、农户积极主动的脱贫攻坚格局。

为了强化考评考核,县委、政府把脱贫成效作为领导干部年终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与评先评优、职级晋升、提拔使用相挂钩。重点考核减贫任务完成情况,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情况,贫困户增收及生产生活改善等情况。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或领导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强化审计、监察和财政等部门的监管责任,年底进行专项审计和随机抽查,坚决杜绝“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现象的发生。 路在脚下,希望在前。行走在如今的兴和,曾经的穷乡僻壤换上了新颜,贫困的家庭传出了欢声笑语,然未到终点,不敢懈怠。脱贫攻坚将继续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以坚定的信心、精准的举措和务实的作风,众志成城,苦干实干,用实际行动书写一份庄严的历史答卷。(记者王大为 通讯员温龙)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