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建设美丽乡村绘就和谐画卷阿拉善盟

/ / 2017-02-08 09:51

——2016年阿拉善盟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综述

2016年,阿拉善农村牧区和上年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破房烂羊圈、人与垃圾混杂的农村,因大部分牧民进城而形成的废墟村,正被富有地方特色的一幢幢色彩靓丽的“都市”村、“集镇”村、“文化”村、“旅游”村所代替,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记录了我盟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带来的巨变。

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希尼套海嘎查位于巴彦浩特镇以西30公里处,汉语译为“新湾”。在这片10586亩的土地上有89户住户,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给这里带来了新气象。漫步在希尼套海嘎查的巷道小路上,记者看到红瓦白墙的新型村民居住区沿道路两边排开,错落有致,分外显眼。在新建的房屋上,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熠熠发光。

希尼套海嘎查是阿左旗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程示范嘎查之一,除村村通广播电视、校舍改造、文化活动室、卫生室、社会保障五项工程覆盖以外,2015年实施了希尼套海新村建设项目,工程总投资1307.3万元。通过整合生态脆弱区移民搬迁、少数民族发展、危房改造、财政“一事一议”等工程项目,为村民打造集约用地、功能合理、经济适用、美观大方的新村建设项目,改变了居住环境。

我盟有30个苏木镇198个嘎查村。按照规划,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补齐农村环境短板,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涉及农牧民2.68万户7.44万人。阿拉善地广人稀,牧区居民居住分散,如何确保工程快速有序推进?如何因地制宜有效落实这项民生工程,形成“阿拉善盟特色”的建设模式?

盟委行署从全盟实际出发,结合扶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确立“农业收缩、农村整合、农民集中,牧业适度发展、牧区合理布局、牧民兴业护边”的发展理念,明确提出“集中、转移、流动”3种模式。将科学编制规划作为实施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基础和先导,将全盟198个嘎查村整合为170个,涵盖了村庄布局规划、嘎查村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内容,与旗区、盟直整体规划有序衔接,实现了规划全覆盖,防止了重复建设、投资浪费。通过3种模式集中发力,补齐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两大“短板”,努力使农牧民实现幸福全覆盖。

2016年,全盟计划总投资17亿元,实现36个行政村和17个自然村全覆盖,其中自治区下达工程任务投资2.04亿元,全盟扩面提效投资14.96亿元。截至目前,共完成投资27.22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160%。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工程基础养老金和津贴全部发放到位,共为11965名享受待遇人员发放基础养老金1344.924万元,为106名享受城乡低保的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津贴11.68万元。

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日前,内蒙古戈壁沙漠骆驼良种繁育基地暨示范奶站在阿右旗挂牌运行。阿拉善被誉为“中国双峰驼之乡”,而阿右旗境内双峰驼种质资源优质丰富,为骆驼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全旗双峰驼存栏量达5.1万峰,7个苏木镇有32个养驼嘎查207户奶驼养殖户,能繁母驼10780峰。

按照“牧业适度发展、沙产业规模发展”的总体要求,阿右旗从2014年开始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沙漠之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盟骆驼研究所四家单位联合组建全国首家骆驼研究院,推动骆驼产业精深发展。目前示范奶站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3660万元,建成后将年产6000吨骆驼乳制品。

未来,阿右旗将继续培育壮大养驼专业合作社,依托骆驼研究院和骆驼产业科技园,加大骆驼产业基地建设和骆驼产品科技研发力度,推进骆驼产业精深高端化发展。

这只是我盟千方百计扶持和发展富民产业的事例之一。

近年来,我盟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出台了《推进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等7个配套政策,推进有机农业、高端畜牧业、特色沙产业、精品林果业、休闲农牧业“五大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农牧业生产发展方式,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

全盟农业收缩发展。经济作物和牧草种植面积分别上升8%和100%,粮经草种植比例从2015年的5.7:3.9:0.4调整为4.8:4.4:0.8。牧业适度发展。加强阿拉善双峰驼、白绒山羊等优良畜种保护,推进畜产品加工业精深化、高端化发展。全盟规模以上农牧业产业化企业开工生产29家,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按照规模发展、龙头带动、科技支撑的总要求,做精做优做特沙产业。沙产业企业达到18家,已研发产品和技术40多项并全部完成中试,2016年实现转化产品8款,申报19项发明专利。我盟出台了《以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的阿拉善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关于苏木镇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全面提升阿拉善城市形象和苏木镇旅游发展水平,全盟新增自治区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专业村2处,倾力打造了一批“阿拉善人家”“大漠人家”“胡杨人家”等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型村庄,农牧民积极参与餐饮、住宿、商业服务等三产实体,旅游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

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016年,我盟把落实“三项重点工作”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坚持以党建引领农村牧区新发展,选优配强了苏木镇、嘎查村领导班子。

结合五级示范抓引领和党员干部下乡驻村工作,组建引领工作队453个、嘎查村便民服务队122个,选派4000多名党员干部驻村蹲点,他们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虽然脸晒黑了,但是“心更红了”,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党员干部用辛苦指数换来了农牧民的幸福指数。

探索实施“党员中心户+协会”等模式,设置了435个党员中心户和70个都贵楞联防队。结合苏木镇党委换届,选优配强苏木镇领导班子,调整苏木镇领导班子成员18名。198个嘎查村第九届“两委”全部期满换届。组织开展“双培”工作,阿左旗实施“党员中心户+协会+企业+农户”等模式,成立345个农牧民合作社,建立产业化发展基地,引导全旗1780户贫困户进入合作社或基地增收致富。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建立“五定”责任机制,做到群众不脱贫帮扶不脱钩。盟、旗区领导和盟直部门处级领导及旗直部门科级干部联系帮扶347个苏木镇(场)287个嘎查村(队),结对帮扶贫困人口1941户,推动了脱贫攻坚任务落实。本报记者斯琴高娃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