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鲁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通辽

通辽日报 / / 2017-02-08 11:21

 

开鲁工业园区一角。特约记者 王立成 摄

 

开鲁县南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上千个品种的食品装饰品热销美国、日本等国家。特约记者 胡建华 摄 

 

黄河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维生素B2生产车间正在进行施工。特约记者 张美娜 摄

 

美泽风电设备制造内蒙古有限公司,生产完的风机叶片准备发往甘肃、河南、山西等地。特约记者 张美娜 摄

2017年,开鲁县将扩大投资、狠抓项目,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谱写全县经济发展新篇章。

抓好立项争资。该县牢固树立“抓发展就是抓项目”的理念,把项目作为发展的生命线,盯紧国家和自治区战略布局、政策导向,特别是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和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积极储备、谋划和对接一批大项目,稳定经济增长、助推经济转型。在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公路交通、新型能源、城镇建设、供电供气、垃圾处理、医疗健康、养老保障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加强与国家、自治区、市直部门的沟通联系,把全县重大项目列入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在项目争取上实现最大化。抓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定期调度、考核、通报,确保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运一批、储备一批。年内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增长16%。争取上级资金19亿元。

激活民间资本。按照“非禁即入、平等待遇”原则,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正确处理好本土企业与外来企业的关系,树立同等重要、作用相同的意识,充分激发和释放非公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各类项目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鼓励民间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交通、文化、教育、城市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领域建设。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职业经理人队伍。大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发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精神,诚信经营,回报社会,推动经济繁荣与企业发展双赢。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度融入东北经济区产业分工、要素配置、物流网络、市场体系,加强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交流。积极承接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产业、项目、资本转移和科技、人才等资源外溢,把该县建设成为融入东北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和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的集聚区。创新招商方式,紧紧围绕“三大产业”链条,瞄准行业排头兵企业,强化以商引商、精准招商、专业化招商和点对点招商,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成功率,力争在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年内,亿元以上项目落地15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到位资金80亿元。

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全面规范和清理审批、收费等项目,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服务到位,打造诚信公正、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主动为市场主体服务,为投资者放开手脚进入市场松绑助力。大力深化经济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企业扩投资、上项目、拓市场营造良好环境。在项目审批上实行“一条龙”服务,对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对投产项目提供“经常性”服务,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全天候”服务。

该县将依托资源和“三大产业集群”优势,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的好项目,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进程,谋求经济总量新扩张。该县将完善服务,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预计今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03亿元,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8亿元,增长9%。全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30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亿元。

加大企业服务力度。积极落实上级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坚持问题导向,取消、降低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中介费用,打造企业服务“政策高地”。加大经济运行调度,明确包联领导、责任单位、时序进度、服务流程,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扩大大用户直供和电价补贴覆盖面,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打造企业发展“成本洼地”。发挥政府融资平台和产业投资引导作用,扩大“助保贷”担保规模和范围,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贷款难。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加速新型工业化提供项目支撑,该县持续推进开药集团一期强力霉素、黄河龙生物热电联产、河南伊赛20万头肉牛全产业链、河南牧原二期80万口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项目年内投产,打造全区颇具影响力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加快利牛公司20万吨燃料乙醇,昶辉生物500吨阿拉伯糖、半乳糖,玉王科技热电联产动力站,黄河龙生物500吨科德兰胶、1000吨核黄素、1000吨丙酮酸、维生素B2,华曙生物10000吨强力霉素新建项目建设速度,争取当年投产,全年新增玉米精深加工产品30个,总数达到130个。推动武汉凯迪生物质发电、新兴重工新能源天然气、天津随乡辣椒系列产品等新签约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促进蒙东协和25万千瓦风电场,国华太平沼2万千瓦、荣达电力4万千瓦光伏项目年内并网。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推动开药集团、河南伊赛、茁丰天然色素和辽宁现代农机制造4家企业升为规模企业。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新动能引领传统动能,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协同创新,掌握和突破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大玉米生物科技最新最优菌种研发,提升在国内同行业中的话语权,推动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向醇、胶、药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玉王科技、黄河龙生物、华曙生物、开药集团研发中心和昶辉院士工作站的引领示范作用,推进产学研合作,实现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高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集聚高端创新人才,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壮大优秀企业家、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三支队伍”。

完善工业园区功能。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加速新型工业化提供有效载体。统筹推进“一轴五园一区”建设进程,加强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伊赛大街东延1公里道路配套和小食品园区扩建工程,引进园区热电联产电厂项目,新建高标准工业成就展厅。采取“政策扶持、市场引导、利益驱动、资源吸纳”的方式,促进更多的存量和增量资本向园区聚集,打造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重点循环经济园区。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