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日勒:兴安盟公安信息化建设“领头羊”兴安盟

兴安日报 / / 2017-02-14 18:42

人生能有几个28年?而她把自己最美好的28年奉献给了公安信息化建设事业。她就是兴安盟公安局信息通信处处长格日勒。

她28年如一日,使公安信息化工作在兴安大地破题起步,实现了从传统警务模式向信息化警务模式的转变;她28年如一日,使全盟公安信息通信运行管理工作从零起步,走到了全国的前列。

从警28年来,格日勒一直坚守在公安信息化工作战线,为全盟公安“信息警务”发展增添了辉煌的一笔,实现了“科技强警”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

破题——坚定信念,迎难而上

1988年,格日勒从北京电子专科学校毕业后,就走上了公安信息通信的岗位,并且一干就是28年。

2002年7月,全国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全凭探索和创新的时期。当时全盟公安机关硬件基础差,综合通信网建设困难多、任务重。格日勒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紧紧抓住公安部实施“金盾”工程“三基”工程有利时机,顽强拼搏、攻坚克难,成功开辟了一条具有兴安盟特色的公安信息化之路。

格日勒积极与联通、广电等公司进行协调,争取他们的配合和支持。经过她的努力,两家通信公司为全盟公安信息化无偿提供了所有四级网点的终端设备,并在线路租费上给予了优惠。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所有城区四级网点网络带宽达到了100兆,偏远苏木乡镇四级网点网络带宽达到12兆,公安信息化基础网络建设实现零的突破,质的飞跃。

2003年,她积极向自治区公安厅信息通信处寻求支持,在乌兰浩特市公安局建起了110指挥调度系统、公安综合信息查询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等,进一步推动了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

突破——发挥专长,自主创新

格日勒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步伐从未停止。她带领全盟信通民警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并克服资金紧张、基础设施落后等各种不利因素,自己组建研发团队,深入到基层一线实战单位进行调研论证。

经过反复实验,格日勒和研发团队依托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350兆数字集群系统和视频监控平台,研发了违法车辆实时布控业务功能;抓住“开门入户”和“熟悉实有人口突破年”的机遇,自主研发了“一标五实”基础信息采集平台和移动警务采集宝,为信息共享、情报研判、服务实战提供源头活水;为了方便广大民警提升公安信息化作战能力,自主研发了集“在线培训”和“在线考试”为一体的在线培训考试平台等一批管用、好用、实用的信息化应用系统。

在盟公安局的主导和格日勒及研发团队的努力下,“十二五”期间,全盟公安信息化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建成了覆盖盟、旗县市两级的视频指挥系统,高质量地完成了“动中通”卫星应急通信车及卫星地面站的建设任务,圆满完成了兴安盟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边界接入平台、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等各平台建设。

担当——心怀全局,务实敬业

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应用。信息化应用,格日勒勇当排头兵。

格日勒以“金盾”工程二期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公安基础信息化建设,联网覆盖率达到100%,建成了全盟公安信息网的“高速路”;组建覆盖盟、旗县市的视频指挥系统和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实现指挥调度的“面对面”;建成全盟公安350兆数字集群系统和“动中通”卫星应急通信系统,信息通信有了“顺风耳”和“千里眼”;大幅度提升全盟公安民警信息化硬件装备,百名民警联公安网计算机拥有率达到126%、数字证书持有率达到116%、350兆数字电台持有率达到72.2%、模拟电台持有率达到87.3%。

格日勒深知公安网运行维护和管理事关公安信息化工作的生命线。她以“及时、准确、安全、保密”为目标,把保网络畅通、保设备运行、保信息安全、保技能提升放在工作首位,推行“一日工作制”“网上公示制”和“首问责任制”等管理手段,把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她开展大练兵活动,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制订了具体的练兵计划和内容,提升基层公安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

同时开展资源信息整合,拓展实战服务应用。交管、治安、消防、出入境、法制等公安行政管理业务,实现网上办理、查询,同步实现政务信息、执法信息网上公开。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