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香四溢增收入兴安盟
走进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胡力斯台嘎查聂雪松家的草莓大棚,果香四溢,一派硕果累累的景象。大棚种植户聂雪松跟记者夸赞着他种植的草莓,“看看我家草莓,果实饱满,味道香甜,我们从来不打农药,天天伺候得可精心了,种植草莓给我家的生活也带来很大改善,生活质量都提高了。”
2017年伊始,聂雪松从原来种植蔬菜改为种植草莓,将5个大棚全部改种草莓,从正月初一开始,他家的草莓就正式向广大市民开放采摘,1斤80元,吸引了不少乌市及周边的采摘爱好者,采摘期将持续到5、6月份,到采摘期结束,每个大棚可以收入5万元以上。
“伺弄大棚挺好,比种大田强,像我家这种采摘,自己不用去市里卖,市里的朋友直接来我家大棚买,他们互相介绍,来的人可多了,我是又方便又省心,不用那么辛苦,天天在家好好伺弄大棚就行了,不愁销路问题。”聂雪松开心地笑着,跟记者讲着他种植草莓的趣事儿。
聂雪松一边揪着枯萎的草莓秧和杂草,一边手拿喷壶向他的草莓喷着水,“天天伺弄这玩意儿,总看都有感情了,像我自己孩子一样,我家种的‘红颜99草莓’,长得都可饱满了,每天一进大棚,我的心情顿时就好了。”
在胡力斯台嘎查像聂雪松这样发展大棚种植的村民有很多,他们种植着各种水果、蔬菜,镇政府也为村民们种植大棚提供有力的保障,配备了专业的技术员,为村民们提供技术指导,大大提高了村民们的种植热情。
目前,乌市的设施农业采取工厂化育苗,实现了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初步形成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良好格局。乌市着力抓好示范棚建设,扩大示范规模;加大旧棚维修改造升级力度,提高种植率。在乌兰哈达镇高根营子嘎查、胡力斯台嘎查,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查干嘎查、羊场子嘎查、胜利嘎查,太本站镇新华村、建设村、曙光村等地扩大露地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在各镇园区建立设施农业示范棚20个,通过引进、实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充分起到了示范引领和成果转化作用。在葛根庙设施农业园区投资500万元建设了4000平方米的高标准智能温室,大大提升了全市设施农业园区整体建设水平,为发展休闲采摘、旅游观光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加大了政府投入力度和企业融资力度,争取土地整理项目资金2000万元,与脱贫攻坚、移民搬迁相结合,全年共维修改造旧棚970栋,提高了设施农业的入户率和种植率。(董健)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