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漠戈壁金色胡杨的文化盛宴阿拉善盟

内蒙古日报 / / 2017-02-17 16:24
内蒙古蒙文报网联盟主办,中国蒙古语新闻网、阿拉善日报社承办的“阿拉善·2017蒙古语网络春晚”在阿拉善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精彩上演。

  

内蒙古蒙文报网联盟主办,中国蒙古语新闻网、阿拉善日报社承办的“阿拉善·2017蒙古语网络春晚”在阿拉善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精彩上演。晚会邀请到国家一级歌唱家阿拉坦琪琪格,巴图德力格尔、孟根等演艺名星助阵,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精彩节目让观众大饱眼福。

记者在录播现场看到,随着悠扬的器乐伴奏,四重唱《蓝色戈壁》拉开春晚帷幕。整场晚会分为“额济纳河”“沙漠戈壁”“大漠骆驼”“金色胡杨”4个篇章,共上演陶布秀尔弹唱《祖先的记忆》、独唱《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小品《梦想》、诗歌朗诵《母亲》等19个节目。

晚会围绕阿拉善神奇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人文历史、典型人物的杰出事迹及经济社会欣欣向荣、人民幸福生活等内容,采用融媒体网络艺术手法,集中展现了“大美阿拉善”。第一篇章“额济纳河”,以养育阿拉善儿女的额济纳河、月亮湖等江河湖水为主线,展现了阿拉善神奇的自然景观;第二篇章“沙漠戈壁”,展现了苍天圣地阿拉善壮美神奇的大漠戈壁风光;第三篇章“大漠骆驼”,以艺术手法描绘了阿拉善独有的“骆驼文化”,歌颂了淳朴的阿拉善人敬畏自然、崇尚自然的精神品格;第四篇章“金色胡杨”,突出展现如诗如画的阿拉善大漠胡杨,寓意胡杨不仅仅是美的象征,更是人们的精神向往。胡杨“3000年传说”是人类对“胡杨精神”的永恒赞美。

本次晚会运用网络直播、VR、航拍、微信打印等新技术,设3个分会场,用6台手机进行直播和互动。整场晚会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在创新上下功夫,以“节目与创作”“竞技与展示”“产品与传播”的展示形式,实现了演员与观众、场外与场内的一体化联动,呈现出“新艺术、新形式、新技术、新传播”的“四新”特征。

一位在现场观看演出的市民对记者说:“这台晚会太美了,看完现场我还要到网上找来再看一遍!晚会让观众欣赏到了优秀的本土民族及历史文化,蒙古语网络春晚是散发着浓陏民族气息的老百姓的晚会!”

据介绍,本届晚会旨在推动网络文艺繁荣发展,进一步打造“蒙古语网络春晚”这一主旋律文艺品牌,为全区及至全国网民提供优秀的网络文艺精品。为创新晚会形式、丰富晚会内容,“蒙古语网络春晚”组委会从去年10份就派出多组摄影记者、文字记者和主持人,跋山涉水,深入阿拉善盟各旗区,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精神和社会发展等外景进行拍摄,为晚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此同时,组委会在筹备期间,以大众参与、网上互动、微信投票、融媒推广的形式,举办了民歌、陶布秀尔、萨吾尔登、摄影、骆驼选美、胡杨神树、民间才艺等7项系列比赛活动,引发阿拉善盟各地群众和网民的广泛参与。自节目征集令发出后,组委会陆续收到节目400余个,经过组委会初选,最终挑选出260个作品,在内蒙古日报蒙文微信公众平台、阿拉善日报蒙文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展播。自展播以来,7项活动总投票数接近20万人次。除内蒙古各盟市网民广泛参与投票外,还有北京、上海、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网友参与投票。

内蒙古蒙文报网联盟从2013年起,由内蒙古日报社牵头,以发展网络艺术、传承民族文化为主旨,以平民化视角、娱乐化演绎、多元化审美的角度入手,突出草根、原创、互动的特色,打造了网络文艺新民俗,已成功举办4届“蒙古语网络春晚”,受到国内外网民的广泛好评。如今,“蒙古语网络春晚”已成为我区影响力最大的网络文艺产品。“阿拉善·2017蒙古语网络春晚”是继“朵日那2013”“科尔沁我的故乡2014”“呼伦贝尔美2015”“乌珠穆沁2016蒙古语网络春晚”后,又一个蒙古语网络文艺全新产品。

据了解,本届春晚分别制作了蒙汉文网络版、电视版和移动新媒体版,并于今年1月27日晚8时开始,在中央广播电台蒙古语微信平台、央视网蒙古语频道及蒙古圈,内蒙古新闻客户端、内蒙古新闻网、正北方网、大草原客户端、中国蒙古语新闻网、内蒙古日报蒙文报官方微信、索伦嘎网、内蒙古生活周报官方微信、内蒙古少年报官方微信、内蒙古蒙文报网络联盟9个盟市蒙文报官方微信等新媒体播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阿拉善广播电视台也在春节期间黄金时段播出了本次春晚。 

日前,由内蒙古日报社、阿拉善盟委宣传部、(记者刘宏章毕力格图)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