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马铃薯农场主大会在内蒙古察右后旗召开乌兰察布
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伊里、中国马铃薯农场主联盟理事长云庭、俄罗斯农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弗拉基米尔.马特车科夫、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贾跃峰、乌兰察布市农牧业局局长池涛、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旗委书记纪全富出席大会。
中国马铃薯农场主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李文刚说,通过大会,可以搭建马铃薯产业链间沟通的桥梁,增进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马铃薯产业协同创新、品牌驱动、高效发展战略、弘扬薯业文化、实现技术共享、信息共享、产品共享,共同推动和提升中国马铃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贾跃峰说,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正在有序推进,马铃薯产业是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的主导产业,在产业扶贫攻坚中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面临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品高度同质化等问题,品牌培育将是提升马铃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据乌兰察布市农牧业局局长池涛介绍,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左右,总产鲜薯450多万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全国地区级位居第一,占内蒙古自治区的近1/2,是全国重要的种薯、商品薯和加工专用薯基地。2009年,乌兰察布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从此确立了乌兰察布在马铃薯种植上的突出地位。池涛认为,马铃薯产业化对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起到了积极作用。以察右后旗为例,目前这个旗马铃薯平均亩产达1200公斤,农牧民人均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达2000多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0%左右,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农牧民脱贫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察右后旗旗委书记纪全富向大会致辞。他说,察右后旗地处马铃薯黄金种植带,是“中国薯都”乌兰察布马铃薯的核心种植区,全国最负盛名的种薯繁育基地,也是全国马铃薯原种场的诞生地,全国第一个马铃薯原原种防蚜虫网室的诞生地。“后旗红”马铃薯荣获国际蓝“5A级”品牌认证,并分别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展览会和第十六届中国绿色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察右后旗的马铃薯产业已步入了品牌驱动、创新发展的领先轨道。
纪全富希望,在全体与会嘉宾的共同努力下,第四届中国马铃薯农场主大会,一定会办成区域文化交流的盛会,办成促进经贸合作的盛会,办成以薯会友、以薯为媒、增进友谊的盛会,使本届大会真正成为察右后旗扩大开放的新窗口、展示形象的新平台、内外合作的新桥梁和实现跨越发展的新载体。同时,热忱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常来察右后旗走一走、看一看,广交朋友、寻找商机,深化合作、共赢未来!
第四届中国马铃薯农场主大会由中国马铃薯农场主联盟、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国际品牌标准工程组织中国区执委会、内蒙古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由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人民政府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位马铃薯农场主、马铃薯产业专家、企业家和行业精英相聚火山草原察右后旗,共同探讨“中国薯都”马铃薯产业核心区品牌驱动发展战略。
来自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俄罗斯农业科学院等国内外马铃薯相关产业的顶级专家、学者将围绕“品牌驱动、精准扶贫”的主旨从马铃薯主食化的历史必然性、马铃薯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发展战略、马铃薯高效生产技术与产业竞争力、马铃薯水肥一体化高效生产技术,硅肥作用机理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安全农产品的生产认证与品牌培育、马铃薯种薯生产与质量控制技术、马铃薯植保机械及实用管理技术、马铃薯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马铃薯农场高产高效生产管理、“互联网马铃薯”如何发展,马铃薯市场信息与产销形势分析、马铃薯需肥规律与配方施肥等多个领域开展专题研讨。
借助中薯联平台,本次大会期间还将在察右后旗文化会展中心举行“马铃薯农资农艺融合与合作共赢主题订货互动会”。开幕仪式结束后,察右后旗旗委书记纪全富与各位领导及嘉宾共同参观了展示现场。
香港大公报文汇传媒集团内蒙古办事处、新华社、中国网、中国经济时报、消费日报、中国食品报、中国新闻网、中国食品安全报、农村医药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客户端、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内蒙古科技报、内蒙古晨报、内蒙古新闻网、北方新媒、《农资与市场》杂志社、乌兰察布日报、乌兰察布广播电视台等20多家媒体进行了现场报道。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