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都”迎来大好机遇期乌兰察布

乌兰察布日报 / / 2017-03-06 10:46
     恰如朋友间的闲话家常,又似谋划已久的经济大餐。2月25日——26日,第四届中国马铃薯农场主大会在察右后旗拉开帷幕,全国各地马铃薯专家与我市马铃薯种植农户、企业家们亲切交流,倾听来自田间和农户的声音。

“让我们像唠家常那样谈谈马铃薯种植上遇到的问题……”在互动访谈上,各位专家的一席开场白,如同清风扑面而来。

这场专家与农场主的“马铃薯沙龙”,一开始便脱离了以往开会“套路”,众人亲切对话。在2个小时的互动中,没有领导讲话,把时间留给了种植马铃薯的农户,代表们也都挤干套话,直奔主题。

“马铃薯生长地下害虫危害严重,造成严重减产,成品薯卖相差,但防治有效药剂是毒死蜱却被限制使用,目前无有效药剂防治,请问专家怎样能又安全、又合理地使用毒死蜱?”

“马铃薯冬种区播种时间及栽培技术要点是什么?”

“如何树立马铃薯品牌,让更多人购买我的马铃薯?”

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专家们感受到了农场主与企业家的积极性。现场,抢话筒、争发言,即便是短暂中场休息时间,农场主们也围住专家,争先恐后畅叙想法、发表建议。

论坛上,热闹非凡;会展上,争奇斗艳。后旗红、冀张薯8号、底西芮……一个个颜色多样,形状均匀的“土豆豆”,整齐地摆在展台上,等着种植户的购买。种植户们如今在科技、品牌的带动下,让家乡的马铃薯走出大山,改变了妆容,以新的面貌、新的产品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走进家家户户的餐桌上,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品尝到乌兰察布的土豆,实现了由“土豆豆”到“金豆豆”的神奇蜕变,这不仅是一个种植户、一个地区的荣耀,更是一个产业的腾飞。

在会展区上,后旗红的牌子格外吸引眼球。这个火山脚下的土特产让后旗马铃薯走在全市前列,在第四届中国·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上,更是在全区内露了脸儿。后旗红以其沙甜的口感、丰富的营养而注册,这个马铃薯界的“新宠”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并在第16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获得金奖,2016年“后旗红”马铃薯获得国际品牌标准工程组织(IBS)蓝5A级国际品牌认证,在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再次获得参展农产品金奖,荣耀一身的后旗红马铃薯,红遍大江南北。

后旗红种植大户安美玲欣喜地说:“火山脚下的后旗红与富士山下的大米可以媲美,后旗红品质好,就会带给我们农户更多收益。今天参加了农场主大会,更是受益匪浅,新思路、新技术让我耳目一新,高远见、高要求使我目标明确。今后我们要改变曾经‘掠夺性’的土壤开发方式,合理利用有机肥,不断改善土壤,种出更高品质的马铃薯。”

“我们的量子有机肥料是一种含有物理能量的土壤改良剂,有了它不仅可以使植物快速生长,达到增产效果,还起到增加土壤保肥、透气、调温的能力,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蓄肥性和对酸碱的缓冲能力,经它种出的土豆怎能不喜人?”内蒙古瑞佳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梁建伟骄傲地说道。

小小马铃薯,蕴含大商机,新的发展机遇扑面而来。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全国马铃薯主食化产业联盟董事长戴小枫告诉记者:“马铃薯越来越受到国家、百姓的重视,对于乌兰察布是一件大喜事。乌兰察布本身的气候条件,加上多年的种植时间,这一切将造就这里生产的土豆比别的地方更具优势,利用马铃薯产业必将使乌兰察布走在前列。我们科研专家也将贡献自己的能力,助推乌兰察布马铃薯产业发展。”

近年来,市委、政府顺应自然和经济规律,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把马铃薯作为全市农村牧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来培育,使我市马铃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由1995年150万亩增加到目前的40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比重由1995年的10%提高到目前的50%左右,总产量40多亿公斤,占全市粮食总产的60%左右。马铃薯生产年可实现总产值20多亿元,折合增加值达到12亿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52.8%,已成为乌兰察布市的一项主导产业,是我市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原则指导下,我市马铃薯产业稳步发展,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目前稳定在400万亩。我市马铃薯主栽品种目前主要有紫花白、克新一号、大西洋、夏波蒂、费乌瑞它、底西芮等优良品种,马铃薯良种普及率显著提高。从区域布局上看,马铃薯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后山的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商都县、化德县,这五个旗县约占全市马铃薯总播种面积的60%。马铃薯种植已经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格局,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种薯生产水平逐步提高,马铃薯产业蓬勃发展。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有机化肥和现代机械化工具的使用,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得我市马铃薯品质极高,独得全国各地百姓的“恩宠”,马铃薯种植有了收益,老百姓钱袋鼓了,脱贫攻坚战前景大好,乌兰察布市实现“小康太白梦”。

玻璃瓶里,马铃薯胚芽在孕育;山区广袤的土地上,马铃薯正在开花。听,土豆的梦想在长大,种植户的梦想在开花……(记者 刘洋)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