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作基础 “进”为方向 “新”获进展锡林郭勒盟

锡林郭勒日报 / / 2017-04-02 23:38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5.3亿元,同比增长3.9%,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居第二位,排位上了一个位次;

农村牧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88元,增长7.9%,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去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锡林郭勒盟委、行署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农村牧区改革发展,把“稳”作为基础,把“进”作为方向,推动农牧业关键领域发展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三农三牧”工作取得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新”获进展,加快推进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农牧业的基础地位丝毫不能动摇,农村牧区的工作力度丝毫不能减弱”。2016年,从“减羊增牛”的开局良好,到总投资20亿元的大庄园一期建成投产,再到“锡林郭勒羊肉”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这不仅是农牧业生产取得的新进展,也标志着我盟向现代畜牧业强盟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截至去年底,全盟农牧区畜棚累计达到1244万平方米、畜圈累计达到2666.5万平方米。面对天然饲草大面积减产的实际,去年共争取上级抗灾资金1.03亿元,累计储备饲草20亿公斤。

大力发展避灾型畜牧业,切实用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把“金钥匙”破解难题,再造新优势,加速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我盟在引进优质进口种牛的同时,进一步稳步推进黄牛改良、稳定总播面积、优化种植结构,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农牧民收入实现了新突破。去年,全盟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区第三位,实现了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区前五位。

锡盟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在认真总结上一轮草原补奖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2016-2020)》和《实施方案》;扎实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草原建设项目,完成人工饲草基地6万亩、围栏封育41.8万亩,建设暖棚32.3万平方米、储草棚3.8万平方米,投入中央资金8820万元;全年完成草原建设总面积181.9万亩、草原鼠虫害防治面积917.3万亩;西乌珠穆沁旗草牧业试验试点取得积极进展;生态保护红线初步划定,使我盟的生态保护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去年,全盟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8家,实现销售收入182.3亿元,完成增加值70.6亿元,同比均增长8.8%。通过继续开展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生产追溯产品102.6万件、2214吨。年内新认定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并淘汰了一批经营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的企业,做到了龙头企业的有进有出,同时推进了“龙头企业+农牧户”机制的建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锡盟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投入资金15.6亿元,多伦县、正蓝旗、镶黄旗、苏尼特左旗、阿巴嘎旗5个区贫旗县摘帽,90个嘎查村退出贫困行列,实现了21382人脱贫,脱贫攻坚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如今,当你走进我们的乡村、嘎查,看到柏油路、小广场、健身器,文化室、卫生室、活动室,小别墅、自来水、户户通,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正镶白旗星耀镇东仓村党支部书记殷项海说。

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我盟坚持城乡统筹,大力推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提档升级,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呈现出新面貌。

让咱老百姓的心里更踏实。去年,太仆寺旗土地确权试点工作基本完成,涉及154个行政村、125.9万亩(占总面积的99%)土地,3072户、9518位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维护了农牧民的切身利益。与此同时,多伦县、正镶白旗等旗县土地确权各项工作也得到了稳步推进。

截至目前,全盟共认定家庭牧场468家,规范合作社达到420个、创建示范社112个。我盟不断培育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同时,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草原确权承包和水利、林业、供销改革及国有林场、农垦改革都取得了新进展,农村牧区改革迈出了新步伐。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