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伦“多型”新农民唱响增收戏通辽
“这些年来,农民的收入不光靠种地,有点门道的年轻人都做点小买卖,种地都成副业了。”这是记者在库伦旗各个乡镇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既种庄稼又经商,捡了芝麻抱西瓜”已成为一种时尚。近几年,农村经济多元发展,库伦旗全力推进农工商贸多业并进、异彩纷呈,随之涌现出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多型”新农民,他们发挥积极作用,引领群众脱贫致富。
“专业型”新农民领跑致富路
以农家书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为依托,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等形式,邀请农业种植、养殖方面专家,对广大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一大批农民掌握了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成为专业型技术农民。茫汗苏木奈林塔拉嘎查是远近闻名的养牛专业村,村里家家有牛舍,个个都是养牛能手。除此之外,苏日图嘎查、哈图嘎查均已发展成以养牛为主要增收产业的专业村。目前,该旗致富能手、技术型农民已经成为带动全旗种植业、养殖业蓬勃发展的主力军。如今,该旗已在50余个村培育了特色主导产业,全旗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达到28万亩,12种农畜产品通过绿色有机认证,全旗粮食产量年均稳定在10亿斤以上,牲畜总头数达到155.7万头(只、口)。
“双向型”新农民走宽致富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库伦旗各村涌现出了一批忙时种田,闲时外出赚钱的“双向型”农民。先进苏木村民李淑梅农闲时到安代姐妹家政公司干活,月收入2000余元,农忙时就兼顾农活。像她这样的“双向型”农民在该苏木有百余多户,全旗更是数不胜数。他们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外出从事建筑、装修、家政、跑运输等零活,致富的路子更广了,而且增加了收入。
“生意型”新农民念活致富经
库伦镇道老都嘎查是该旗重点打造的旅游特色村,银沙湾旅游景区更是远近闻名,该嘎查农牧民借助当地文化、土地、旅游等资源优势,经营奶食品加工、民族服饰加工、牧家乐等小买卖,户均年增收达2万元,这种在家发展小生意的渠道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之一。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