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好,俺这日子就越过越牛!通辽
“吼~吼~吼~”“哞~哞~哞~”11月14日清晨,通辽市开鲁雨田农畜交易市场内,养牛户、牛贩子的吆喝声和牛的吼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一头头健硕的黄牛从栅栏里被赶上货车,运往全国各地。
这个大牛市始建于2000年,5年前,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旗县农畜交易市场一跃成为东北最大的农畜交易市场之一,“从2012年至今,好政策是一个接一个,牛羊上市量和交易量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2016年牛上市量达到了50万头,我们民企得好处,牛羊商贩得实惠。随着十九大的召开,已经吹响了乡村振兴的集结号,企业和农民的日子会越过越富裕。”雨田公司董事长雷思明说。
据了解,开鲁雨田农畜交易市场不但辐射内蒙古境内,并且吸引了吉林、辽宁、河南、山东、广东等20多个省份的牛羊客商慕名前来收购草原牛羊,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域牛羊养殖业的快速成长。
雷思明介绍说,在这个大牛市里,每月尾数为一、四、七的日子为黄牛交易日,尾数为二、五、八的日子则为肉羊交易日,每月共有18个牛羊交易日。
11月14日这天正是黄牛交易日,开鲁当地及周边旗县的养牛户和贩牛经纪人将牛群运到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贩们操着不同的口音,精心挑选着数千只已分圈待售的草原黄牛。
54岁的河南贩牛经纪人佟尊堂到开鲁县贩牛已经是第7个年头,可以说是雨田农畜市场的常客。“当初听说咱们草原黄牛个儿大、不容易生病,就试着来贩牛。现在每年都要来五六趟,每次几十头到百余头不等。”他边帮着本地牛贩子往车上赶牛,边说,此次他又购买了70头草原黄牛。
跟佟尊堂做买卖的是开鲁县幸福乡孟家屯村的贩牛经纪人张海涛,他说:“咱们草原黄牛品质好,名声在外。这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共同富裕,我们牛贩子要和本地养殖户一起发家致富奔小康。”他数着佟尊堂付的押金,讲着十几年来的变化。
把钱妥妥的放进挎包后,张海涛拉着记者满市场里逛:“你看这几个栏里是公牛,这几个栏里是母牛,那几个是小牛犊子……这十九大召开的当天,我在家认认真真听了一上午,一讲到跟我们农民有关系的好政策,我就激动得不行!”
在牛市门口,一个戴着口罩的妇女抱着干草一遍遍地进进出出,小三轮车上放的十几捆干草一会儿功夫就清空了。这位叫杨桂荣的大嫂是开鲁县王家村的农民,每到牛市开市,她就会来卖干草:“这牛运往外地不也得吃东西么?”杨桂荣家里不种草,但她仅贩卖牧草一个月就能挣2000元左右,今天又卖出去100来捆干草。“十九大报告里说了,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虽然不懂什么战略,但是乡村振兴了,我们生活还不是更好了?”
开鲁县开鲁镇五家村的杨树春兴冲冲地揣着卖牛款回到了家:“这一上午就卖了18头牛,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1998年,初中文化的杨树春做起贩牛和育肥牛的生意。当时他家牛存栏只有30头,一年育三茬,也就卖个百十来头。现在可大不一样了,“去年我卖了1500多头牛,挣了150多万元!这都是党和国家的利民政策好啊,让俺这日子越过越牛了。”
临近中午,喧嚣的牛市渐渐趋于平静。初冬清冷的寒风中,春的气息已在酝酿,来年的一切希望都在萌芽中孕育着勃勃生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蔡冬梅 赵弘 郭洪申 杨文娟)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