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着力构筑北疆文化安全稳定屏障锡林郭勒盟

/ / 2017-12-07 09:45

锡林郭勒:着力构筑北疆文化安全稳定屏障

全区“扫黄打非”进包入户现场观摩会期间与会代表实地参观。

锡林郭勒:着力构筑北疆文化安全稳定屏障

文化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做客党员中心户家交流经验做法。

锡林郭勒:着力构筑北疆文化安全稳定屏障

多部门联合检查。

锡林郭勒:着力构筑北疆文化安全稳定屏障

“扫黄打非”宣传进校园。

锡林郭勒:着力构筑北疆文化安全稳定屏障

为牧民发放“扫黄打非”宣传单。

锡林郭勒草原,是搏克之乡,长调的摇篮,是蒙元文化的发源地,是蒙古族传统文化最具特色的多民族聚集区。这里,还是伟大祖国的北大门,与蒙古国接壤,拥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口岸,边境线长达1103公里。

在20.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百万草原儿女在习近平总书记“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讲话精神的鼓舞下,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写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精神,凝聚起了巨大的发展动力和蓬勃向上的力量,团结、协作、务实、创新,

在建设北疆文化安全稳定屏障的战略中,锡林郭勒盟根据自身点多、线长、居住高度分散的牧区特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边远牧区开展“扫黄打非”的进包入户工作模式,构建了维护北疆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固屏障。

锡林郭勒盟遵照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强调的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把“扫黄打非”作为党管意识形态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载体,列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范畴,理顺体制、健全机构、落实责任,夯实基础,处处展现出了见措施、见行动、见效果的生动画卷。

依据自治区“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进基层实施方案的部署安排,2016年初,锡林郭勒盟结合自身的地域、边境人文特色,率先在全区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分别在太仆寺旗和西乌珠穆沁旗推开了“扫黄打非”进包入户工作模式,本着服务人民、依靠人民的原则,将“扫黄打非”进基层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有机结合,试点工作紧锣密鼓,步步为赢,实现了让扫黄打非”进基层的精准着陆,达到了宣传到户、联络到户、责任到户、成效到户的既定目标。

通过构筑基层“扫黄打非”苏木乡镇党委负总责、嘎查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基层党员中心户为骨干的工作格局,落实工作责任,理顺工作机制,一个“扫黄打非”在牧区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醒目的牌匾、有宣传专栏、有举报电话、有工作台账的“八有”格局初步形成。

2016年6月底,试点经验通过总结交流后迅速在全盟推开。一个由苏木乡镇党委书记负总责、嘎查村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党员中心户为一线骨干的梯式网格状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既明确了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又按照面、片、点管理网格合理划分了责任田,动员和依靠各职能部门的力量,延长了工作手臂,从根本上破解了“扫黄打非”在大草原落地生根的难题。

在全盟“扫黄打非”进基层的动员大会上,锡林郭勒盟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盟“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斯琴毕力格亲自动员部署,明确了各级职责、工作标准、完成时限。至此,“扫黄打非”进包入户不拘一格,从点到面步步深入,有集中动员、有移动宣传车、宣传手册、宣传挂图、微信平台、活页小笔记、纸杯、手提袋、书签、修甲盒、扑克牌等等牧民喜闻乐见的“扫黄打非”公共文化产品和宣传资料。文化惠民,涉黄、涉非违法,发现不法活动举报,已印入每户牧民的脑海。

东乌珠穆沁旗把“扫黄打非”的宣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和,编成蒙古族谚语印在了扑克牌上。比如:“盗版是文化沙漠的祸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自觉抵制文化垃圾,共同维护文明环境”等;蒙古民族民间说唱艺术“好来宝”是牧民传承千年,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每在节日、庆典、集会时是必不可少的。如今,“扫黄打非”的宣传内容已在“好来宝”的文化魅力中展示的淋漓尽致。

在这如风、如雨、如空气的宣传引导中,党员中心户如一面鲜艳的党旗,飘扬在草原深处。西乌珠穆沁旗吉林高勒镇扎格斯台嘎查党员中心户那顺额斯日格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嘎查党支部每月两次党员集中活动日,作为老党员,自从领了‘扫黄打非’的工作任务,我从不放过利用集中活动日做宣传,发放宣传册、宣传品,帮助牧民解读一些‘扫黄打非’的基本常识。前段时间有个别牧民向我打听暗中销售的一本非法出版物,我当时就明确地告诉他们,那是非法出版物,那些胡说八道的书我从来不看,你们也别看。如果是健康的好书,他们还用偷着卖吗?”朴实的语言,无形的言传身教,折射的是老党员的正能量,彰显的是这面旗帜已深深植根于这片草原。

据东乌珠穆沁旗额吉淖尔镇哈日高毕嘎查书记宝日根达来介绍,在一次下乡走访中,在牧民乌日根达来家发现了闲置的电视接收器,乌日根达来说这是蒙古国的电视接收器,是蒙古国的亲戚送的,但他知道国家有明文规定,不让私自安装境外的电视接收设备,正准备上交呢。

为了保障“扫黄打非”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锡林郭勒盟委主要领导亲自在相关经费、人员编制等文件上签批意见,领导的重视既是无形的指令更是巨大的鼓舞。

如今,在基层“扫黄打非”工作站,都有经费、有专人、有宣传栏、有举报电话以及各式各样的宣传品和发现协查不法活动记录。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筑起了“扫黄打非”在基层的坚实屏障。为了使“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全面、迅速推开,盟旗两级“扫黄打非”办与全盟的32个苏木、4个乡、35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签订了《“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责任状》,形成了以苏木(乡、镇、街道)负总责,嘎查(村、社区)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以全盟1666户党员中心户为骨干,以859家草原书屋为“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站,上通苏木、嘎查,下联周边牧民,一个由苏木乡镇党委书记负总责、嘎查村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党员中心户为一线骨干的梯式网格状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一张以广播电视、网站、微信群、公众号等多种媒体搭建的,由“‘扫黄打非’办——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党员中心户、义务监督员——广大群众”的梯式网络模式已基本形成,畅通了信息交流。真正让“扫黄打非”进基层精准着陆,实现了“宣传到户、联络到户、责任到户、成效到户”。

“扫黄打非”工作站,利用草原牧区生活的特殊性,把那达慕、祭敖包、党员活动日等牧民集会作为宣传服务契机,用流动服务车、小广播、微信群诠释“扫黄打非”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今天的锡林郭勒,牧民协查不法活动,抵制淫秽、色情、盗版、暴力等不良行为,已成为群众维护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的自觉行动。

“扫黄打非”从娃娃抓起,正迎合了这片草原上人们注重孩子品德教育的传统文化习俗,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支持与配合。全盟各地不同形式的“扫黄打非”进校园宣传活动异常活跃。除发放倡议书和绿书签等宣传资料外,还有演讲比赛、绘画比赛、邀请知名儿童文学作家进课堂等多种多样的“扫黄打非”宣传方式。通过生动、活泼的寓教于乐,不但达到了入脑入心,还经过“扫黄打非”基本常识的熏陶,从小培养了孩子们优秀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

东乌珠穆沁旗蒙校“扫黄打非”的宣传,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了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意识。在绘画室展出的“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的绘画大赛展览上,每一幅作品都工工整整的标注着小作者自己的名字和学校的确权认证书。保护版权,拒绝盗版已慢慢融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利用孩子们放假回家,把学校自己制作的“扫黄打非”宣传资料带回家,既普及了父母“扫黄打非”的基本常识,又让家长助力,双向培养孩子们绿色阅读,读好书,远离文化垃圾。家长们完成这一功课后,在宣传资料上签字,再由学生带回学校。校长金宝称这一举动是互动双赢,既教育了孩子们,也辐射带动了边远牧区的牧民群众,培育了文明和谐的草原风尚。

凡事预则立。在锡林郭勒草原“扫黄打非”进包入户,靠的是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靠的是具有牧区特色的联防机制,靠的是时代先锋党员中心户,靠的是先进文化精神产品熏陶下的千家万户。

2017年,锡林郭勒盟共出动执法人员33578人次,检查各类文化、出版物经营场所14734家次,会同公安、工商、消防、邮政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23余次,组织全盟各旗县市(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统一开展清查行动11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7次,走进中、小学校14所,发放宣传单、宣传册等23100余份,发放手提袋、书签、线圈本等各类宣传品254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说到今后的工作思路,锡林郭勒盟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局长哈斯说:“今后,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等要求,持续增强‘扫黄打非’工作力度,进一步总结、完善东乌珠穆沁旗‘扫黄打非’进包入户试点地区工作经验,全面推进我盟‘扫黄打非’进包入户各项工作的开展。”

(图片均由锡林郭勒盟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提供)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