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北国风光享冰雪盛宴,赤峰等你来!赤峰
整装待发
白家窝铺冰雪
冬捕收网
骏马奔腾
1月13日清晨,在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贡格尔草原的西南部达里湖上,几十名年轻的渔业工人,迎着明媚的朝阳,身穿厚厚的皮袄,伴随着拖拉机的阵阵轰鸣声,来到了早已冰冻三尺的湖面上开始撒网捕鱼。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云集此,等待着开年一网鱼的捕捞出水。这是赤峰市冬季旅游走入火热的一幕,也是赤峰市2018年度冬季旅游升温的开始。
传承冬捕技艺
面积238平方公里的达里湖(汉语意为“大海一样的湖”)是我区第二大湖,这个高原内陆湖、半咸水湖内只有鲤鱼、华子鱼,由于这两种鱼都以肉鲜味美名誉四方,于是在达里湖南北两岸,生活着很多以捕鱼为生的人们,冬季捕鱼也成了捕鱼人世代相传的一门技艺。
当日10时30分,25岁的宝文琦和31岁的宝亮在距离冬捕节开幕式现场西南约300米的一处冰窟,用机械绞动挂满冰水的白色水线缆绳,不断地将水线缆绳送入冰窟窿中。今年是宝文琦第二次参加冬捕,他在同事的带领下,已经可以独立完成跑水线拉水线绳的工作了。虽然冬捕节这天,达里湖的气温比往日要高一些,但小伙子的脸还是被冻得通红,厚厚的棉帽上挂满了冰晶,由于拉拽冰冻的水线缆绳,他的棉手套上也全是冰水。宝文琦有点腼腆地说:“我家住在经棚镇,离达里湖90公里,高中毕业后通过考试成为这里的渔业工人。我和同事主要负责在一个一个冰洞之间走杆拉网,现在的冬捕基本都靠机械,干这个工作并不太累。”
宝亮走下拖拉机,指着一望无际的湖面说:“我爷爷和爸爸都是这里的渔业工人,他们岁数大退休了,我们这些年轻人就接过了他们的班,现在渔业工人大部分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我们都是老师傅们带出来的徒弟。”作为渔业工人,宝亮非常自豪,他说他喜欢这份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技艺,喜欢达里湖这个地方,近几年达里湖的生态环境相比之前有了很大改善,湖里的鱼多了,天鹅等候鸟也多了。
第一网鱼拍出6800元
清晨6时,距离达里湖东南两公里外的达来嘎查已是人声鼎沸。生活在这里的牧民互相招呼着,从自家的牲口圈里牵出一头头高大健硕的骆驼,伴随着叮叮当当的驼铃声,牧民们开始了在达里湖边一天的旅游服务工作。
32岁的温都苏家里有15头骆驼,由于他家的骆驼长得高大毛长,非常健美,赢得了很多游客的喜欢,都争着骑,骑完了还要和骆驼合影留念。温都苏说:“我们村很多人家都养骆驼,用骆驼做旅游服务,很受游客的欢迎,尤其是北京和南方的游客更喜欢骑骆驼,好多人还是第一次见。我们现在每年的旅游收入有4~5万元。”
从2007年首届达里湖冬捕节开始,每届的冬捕节都要按照传统,在湖边举行冬捕开网仪式,为的是祭祀湖神、唤醒冬网,奉拜天父地母,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幸福安康,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
开网仪式过后,人们就会把目光聚焦到湖面深处的收网现场。13时,当新年第一网鱼在渔业工人缓缓拉拽出来的渔网中欢跳着露出水面的时候,在场的上千名游客发出阵阵惊叹。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看到万鱼出水的情景时直呼“这场面太壮观了”!他说:“我是专程从北京驾车过来的,既观赏到了冬季捕鱼的壮观场面,又体验了当地的民族风情,真是不虚此行!”
头鱼拍卖将冬捕节推向了高潮,2018年的第一网鱼拍卖到6800元,真是让在场的游客们瞠目结舌。出水的鱼被装进一个个印有“达里湖”字样的塑料箱子里,被游客们以每斤65元的价格抢购一空。
克什克腾旗旅游局副局长郑汝君说:“克什克腾旗冬季旅游节到今年已经举办了11届,像达里湖的冬捕、白家窝铺的冰雪体验季以及乌兰布统的马文化,都是赤峰市冬季旅游的一部分。今年的游客比去年增加了30%,在15万人次左右,尤其是越野车一族的游客数量特别多,他们主要来自京津冀等地,还有外国游客。为了保证游客出行安全畅通,我们加强了道路的清雪和标识标牌的设置工作,同时,我们还提升了景区的4G移动通信信号的覆盖,让游客可以随时随地地将克什克腾的美景传播出去。”
旅游项目丰富多彩
45岁的克什克腾旗人大代表高晓丽从小生活在乌兰布统,在她的记忆中,小时候每到冬季,尤其是大雪封山的时候,乌兰布统就很少有山外的人进来,那里成了相对封闭的地方,满眼望去除了漫山遍野的皑皑白雪和羊群、马群,很少能见到车辆和生人面孔。中专毕业以后,走出大山的高晓丽又回到了家乡,在红山军马场招待所当了一名会计。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红山军马场的职工纷纷离开工作岗位,利用家乡的美丽景色摸索着搞起了旅游。看到大家搞旅游逐渐红火,2000年,高晓丽和丈夫商量后,四处借钱,把军马场给民工居住的一个筒子屋买了下来,经过改造,搞起了包括餐饮住宿的农家院。“那时候,乌兰布统旅游主要是夏秋季节的4个多月时间,冬季基本没人来,后来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再加上我们的联系推荐,一些京津冀地区的旅游爱好者便在冬季自驾车到这里体验雪地越野和冬季摄影。逐渐地,冬季来乌兰布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2015年,高晓丽贷款近800万元,建起了一座营业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的三层楼宾馆,一年四季都可以接待游客。目前,乌兰布统搞旅游接待的绝大部分都是像高晓丽这样的土生土长的旅游经营者。
1月14日上午,克什克腾旗副旗长王柱和旅游者驾驶着15辆雪地摩托穿行在白家窝铺冰雪运动体验场地上,摩托经过的地方卷起大片的雪花,形成了一条白茫茫的白色雪带,在场的全国各地游客都被眼前的场景给吸引住了。王柱说:“克什克腾旗有着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开展冬季旅游是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推动旅游业由旺季游向四季游转变的有益探索。”
1月14日下午,上千名游客和摄影爱好者聚集在距离高晓丽家宾馆3公里左右的乌兰布统苏木小红山子嘎查,在一座被厚厚白雪覆盖的山峦之间,他们支好三脚架,固定好摄影摄像设备,等候着蒙古族牧民们身穿民族服装手持套马杆追逐骏马的壮观场面。14时,当第二届乌兰布统(坝上)草原·马文化摄影节开幕的那一刻,20多名跃马扬鞭的牧民与300匹矫健的蒙古马奔驰在风雪交加的茫茫雪原上,人们纷纷按动快门,留下了一张张烈马奔腾的珍贵照片。
由于赤峰市冬季旅游推广并没有将高晓丽这样的旅游经营者开拓的旅游项目纳入其中,曾经给高晓丽姥爷家当过羊倌的克什克腾旗草原旅盟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忠财说:“乌兰布统冬季冰雪非常美,来的游客都啧啧赞叹。现在虽然冬季来旅游的游客不断,但还远低于夏季,我们这些自小生活在这里的旅游从业者做得好的也只能是保本经营,如果地方政府能把我们这些当地人创办起来旅游服务纳入到赤峰市的冬季旅游推广项目中,和政府打造的冬季旅游项目有机结合起来,肯定会吸引更多游客来赤峰市游玩。”(记者 汤 军)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