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压岁钱的二三事阿拉善盟

阿拉善日报 / / 2019-02-14 16:34

又到了年关,小朋友们是不是盼着过年呢?相信对于你们过年最深刻、最快乐的记忆,莫过于收到压岁钱的那一刻吧!那么压岁钱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古时有一个妖怪名叫“祟”,每逢过年便会出现,把小孩子们吓得大哭不止,甚至受惊生病。为了帮孩子们恐吓妖怪,大人们会在大年夜往他们的枕头下放上用红纸包上的铜钱,称为“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如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压岁钱也从几枚铜钱发展为不小的一笔收入。它就像一个时间的口袋,包着长辈对于晚辈的美好祝福,也裹着岁月的记忆、时代的痕迹,划过我们的童年回忆。

20世纪60年代:小小压岁钱的幸福

眼看就要过年了,60岁的王雪梅准备年货时不忘买几个绘制着小猪图案的红包,准备装上压岁钱送给孩子们。“收压岁钱是孩子们过年最盼望的,我们这些做长辈的,不能让他们失望。”她说,不论钱多少都是长辈给孩子们的春节祝福。

王雪梅生在阿左旗乌力吉苏木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小时候一家六口的生计全靠家里养的几十只羊,回忆起过年时最开心的时光,莫过于那会儿还是孩子的她能讨来不多的压岁钱。“小时候亲戚、邻居生活条件不好,孩子几乎收不到压岁钱,但长辈们会将零食塞到我们的兜里。”她说,过年各家转上一圈,衣兜里总能装得满满当当。一把瓜子、几颗蜜枣、几个水果糖就是长辈对孩子们最好的祝福,如此实惠的压岁礼物让人很高兴,大家会比较谁收到的零食更多、更好吃。

马志军与王雪梅年龄相仿,小时候他家的生活条件要好一些,每年过年都能收到“真金白银”的压岁钱。“年三十晚上,我们兄弟三个激动地睡不着,天一亮就催促着父母带我们去拜年。”他告诉记者,那个年代长辈们给的压岁钱大多是两三角,钱虽不多,他们却十分珍惜,拿回家后总会用手认真抹平钱上的褶皱,再小心翼翼压在枕头下面,因为那是他们为数不多的零花钱。

马志军记得,那会儿和哥哥弟弟最喜欢去舅舅家拜年。“舅舅、舅妈生活条件好,对我们也很大方,每次去拜年都会给我们每个人包一个2元钱的大红包。”他说,那时一个成年人的工资也不到10元,2元钱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足够他们整整一个学期的开销。现在回想起来,他才知道舅舅的压岁钱不仅仅是对孩子们的春节祝福,更是对外甥一家无言的帮助。

20世纪90年代:压岁钱引发“管理大战”

“我们这代人压岁钱的变化最大。”“80后”的 赵旭说。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的收入翻了几番,当初月收入几十元的职工工资都涨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而随着工资水涨船高的还有孩子们的压岁钱。

“每逢过年就有种‘一夜暴富’的感觉。”赵旭回忆,他的压岁钱从最初的五元、十元涨到几十元、上百元。兜里的压岁钱还没捂热,他就急着约上小伙伴们溜到游戏厅过把“拳皇”的瘾,直到被找来的父母拧着耳朵带回家。时间久了,他的大手大脚引起了妈妈的注意,一场你藏我找的“混战”就此拉开帷幕。

“沙发底下、门头窗上、鞋垫下……只要能想到的地方他都藏了个遍,被我找到就开始耍赖皮、谈条件。”想起儿子小时候的“财迷样”,妈妈不禁露出笑容。对于压岁钱引发的“管理大战”,不少“80后”“90后”都深有感触。“你妈妈算是温柔的,和你有商有量。我妈是直接没收,要是不答应,就免不了一顿‘竹笋炒肉’外加思想教育,最后只给我留下十块八块的当零花钱。”赵旭的好友张晨说。

“那时候孩子还小,突然拿到那么大一笔钱免不了铺张浪费,很容易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另一方面,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多了,我们给出去的钱也多了,再加上过年的种种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对于赵旭的“控诉”,妈妈无奈地说,他的压岁钱不是交了学费,就是买了学习资料,这是最好的管理方式。

21世纪:压岁钱高至数万元,部分钱由孩子自己管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018年春节,年仅五岁的桃桃用一首应景的唐诗博得了家中的满堂彩,爷爷奶奶高兴地立马奉上厚厚的红包;叔叔姑姑们也紧随其后,把压岁钱塞到了小姑娘手中;成年的堂哥堂姐,看着小妹妹可爱的样子,也忍不住拿出了钱包……短短几分钟,桃桃的小口袋里就塞满了钱。

“今年过年,我奶奶给了我5000元压岁钱。”“那有什么?我每年收到的压岁钱都过万。”春节过完没几天,陈艳就听到7岁的儿子与小伙伴攀比零花钱。而另一位家长汪华则发现,上初中的女儿用压岁钱偷偷买了个iPad,想退已经来不及了。

那么对于如何支配压岁钱,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呢?10岁的果果告诉记者,压岁钱是他的私人财产,妈妈从来不干涉他如何支取,但他会交给妈妈一部分钱,剩下的钱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没花掉的让妈妈存在理财软件中挣利息。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如今家长更倾向于拿出一部分压岁钱让孩子自己管理,既培养了理财能力,也避免了亲子矛盾。

“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太丰富了,过多的钱容易助长他们奢靡浪费的习惯和攀比之风。”家长陈曦说,孩子出生后,夫妻二人和家人达成了“协议”,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将压岁钱换成了健康保险,孩子未来有保障;叔叔、姨姨送的是纪念币、生肖邮票,特别有意义;另外,他们再包一些几十、一百元的红包送给孩子,交给他全权支配,希望他学会如何理财。“我觉得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春节礼物。”陈曦说。

除了现金和纪念币,微信红包也成为不少家长发压岁钱的方式,并且很受孩子们的喜欢。“年三十,我们家都会用微信红包代替压岁钱,长辈们在群里发红包,孩子们在群里抢,虽然抢到的红包有多有少,但孩子们都很高兴。”34岁的朱玲说。

而微信红包已不是年轻人的专利。72岁的林奶奶在儿子的帮助下,在微信中存上了钱,这是她准备过年时发给外孙的压岁钱。原来,林奶奶的女儿女婿定居在国外,每年夏天回来一次,虽然林奶奶的压岁钱都会提前交给外孙,但总觉得少了过年的味道。“前年,儿子教会了我用微信发红包,正好解决了这一烦恼。”从此,林奶奶过年可以通过手机和女儿视频,给外孙发红包,送上浓浓的春节祝福。虽然是隔着屏幕的一家人,但却拉近了她和女儿一家的心。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热文榜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