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新城区人民法院推出19条便民利民措施呼和浩特新闻
网讯(北方新报网记者 郑慧英)7月21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法院了解到,该法院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出便民利民措施19条。
19条便民利民措施具体为:
常态化开展“开门纳谏”,及时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汇聚民智,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变为“履职清单”,定期公开群众意见建议及落实情况;
设立院长信箱热线,畅通信访举报渠道;
狠抓纪律作风建设,全面提高服务能力;
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中心,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诉讼服务平台;
立案大厅、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站全面配备诉状辅助生成、诉讼风险评估、执行风险评估和自助查询等智能化诉讼辅助设备,开通网上立案通道,积极开展跨域立案工作,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减轻当事人诉累;
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ATM自动存取款机、饮水机、自动售货机,配备急救医药箱、轮椅、应急充电宝、自助电脑、打印机等,为来院群众提供人性化贴心服务;
与呼和浩特市总工会机关党总支等8个党组织携手共同成立“法院+群团诉调工作”共同体,与内蒙古保险行业协会等7家单位建立诉调对接合作机制,涵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等多种模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推动各类纠纷就地化解;
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实现审理提质增效;
严格控制审理周期,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建立完善绿色通道,护航民营企业发展;
打造金融审判团队,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挂牌成立少年法庭,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坚持分段集约化执行模式,线上线下同步查控涉案财产,提升执行案件实际执行到位率,有效化解一批群众广泛关注的“骨头案”“钉子案”;
对涉府执行案件逐案攻坚,逐案销号,遇有重大、疑难案件,主动向党委政府、人大及上级法院汇报,争取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运用司法建议等形式敦促政府机关带头讲诚信守契约,及时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
全面推进司法公开,全力打造阳光司法;
推动审判力量下沉,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打造法治文化阵地,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依法开展司法救助,体现司法人文关怀;
把党史学习教育同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紧密结合,以党建为统领,组织党员开展“承诺、践诺”活动,激发广大干警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动力和热情。
[责任编辑:宝华]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