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出炉!呼和浩特在列!呼和浩特新闻
最!新!消!息!
2月15日
国家创新型城市监测评价报告发布
与专家咨询会在京举行
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分别发布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2》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
呼和浩特的成绩单如何?
往下看↓↓↓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结果显示,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为:深圳、南京、杭州、广州、武汉、西安、苏州、长沙、合肥和青岛。深圳连续四次排名第一,不过,南京、武汉、西安凭借科教资源富集优势进一步缩小了与深圳的差距。呼和浩特市排名第50。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及排序↓↓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科技部共支持103个城市(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103个创新型城市以占全国51%的人口,汇聚全国85%的R&D经费投入和72%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培育全国85%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出全国81%的高新技术企业营收,覆盖全国67%的GDP。
报告指出,国家创新型城市持之以恒探索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路径,形成了一批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宜居城市中国样本、创新治理现代化先行区、双循环格局的重要枢纽。
今年是该系列报告的第四次公布。由于数据可获得性及城市、城区之间的可比性问题,编写组仅对97个地级和副省级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政府统计制度变化等最新情况,报告对部分指标进行调整,增加了万人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高层次科技人才数等指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志耘说,这是为了引导城市将教育、科技、人才事业一体化部署、一体化推进,形成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战略性支撑。
报告还发布了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结果显示,北京、上海稳居榜首,苏鲁浙粤上榜城市较多,分别为12席、12席、10席和8席。江苏和浙江省内城市创新发展较均衡,上榜率超过90%。呼和浩特市排名第55。
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
新闻延展
一直以来,我市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引领,不断改革科技管理服务方式,强化政策引领,主动靠前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全市创新创业活跃度。2022年,我市以创新为抓手,迅速、精准、细致落实各项研发投入奖补等惠企政策,为198项符合要求事项兑现奖补资金2708万元,为190家企业兑现自治区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2979.8万元,“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创新,更是营造了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1月10日,位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金宇生物科技产业园中“内蒙古自治区动物传染病疫苗与诊断试剂工程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内,严密的无菌服武装着一个个“金宇战士”,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实验研究,制定好一天的实验计划,实验室主任狄栋栋开始准备进入实验室开展动物实验。
2022年市科技局兑现该实验室政策资金50万元。狄栋栋和他的团队自主研发的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活疫苗、猪圆环病毒2型、猪肺炎支原体二联灭活疫苗获得新兽药证书,新产品的上市对布病、圆环病与猪气喘病防控发挥重要作用。
“创新政策的兑现,真正为企业助力,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做大做强。”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李宁说。
2023年,我市将继续做大做强“六大产业集群”,包括全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实施重点项目32个。建成投产博晖创新生物技术产业基地、金河生物高效金霉素、科拓食用益生菌、大唐药业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双奇药业生物智能制造产业园、金宇兽用疫苗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溢多利生物酶制剂、中牧生物大环内酯、普泽生物国家益生菌产业示范园、蒙药制剂中心等项目,让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区、全国都享有名气。
走进呼和浩特科创中心,整幢大楼一派繁忙景象,62家入驻企业铆足干劲打好年底收官战。当被问及入驻企业为何选择呼和浩特时,大家的答案出奇一致――“首府的营商环境很好,我们前期审批手续办理得非常快,而且有一系列完备的扶持政策,这让我们对于未来发展很有信心。”
2022年,呼和浩特科创中心孵化能力持续提升,组织入驻企业开展培训、创新创业大赛、金融对接等活动4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过3万人,同时为承租呼和浩特科创中心的企业减免3个月房屋租金,代缴2个月采暖费,减免物业费,聚焦入驻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以真金白银惠企纾困强支持,帮助入驻企业稳预期、强信心、渡难关,另一方面通过企业生存现状和需求调查问卷,有针对性地帮助入驻企业解决问题,将助企解忧落到了实处。
为推进我市各类创新主体提质增量、做大做强,我市修订出台了《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构建区域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突破原有科技计划项目事前支持的方式,采取对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创业事项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后补助”财政资金奖励方式,持续推动科技资金投入向“全覆盖、普惠制”改进。通过增设奖励性资金的科技扶持措施,将单一的“干事前拨款”丰富为“干成后也补助”,激励全社会创新主体先行投入、先行研发,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跃度。
2022年,我市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行动,创新主体规模不断壮大。截至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65家,较上年度增加95家,营业总收入1086.2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13家,比上年度新增184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均居全区首位。开展规上企业研发活动“三清零”行动,建立企业研发中心30家,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引导金融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与浦发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签署了服务框架协议;举办4场银企对接会,助力高新技术企业获得科技贷款融资10190万元,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争取自治区对20家科创板挂牌企业奖补资金400万元。
我市构建起“惠企政策互联网平台――惠企政策宣传册――惠企政策宣讲会”的全流程政策宣传辅导服务。一方面梳理科技创新政策,编制《呼和浩特科技创新服务指南》,将专业的科技创新政策重新梳理、列表,形成政策“一览表”放置门户网站并印制纸质版免费发放,解决企业“看不到”的问题;一方面全力打造“青城科创+”品牌活动,结合日常科技管理服务工作对科技创新政策进行宣传和普及,把惠企政策主动送给企业和科技人员。
2023年,我市将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推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投用,启动建设内蒙古农业大学乳业学院,创建国家级乳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快航天六院等科创中心建设,打造国家级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创建国家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大力推行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实施关键技术攻关40项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用好内蒙古科技大市场,培育科技服务机构3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以上。推进内蒙古和林格尔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探索“飞地引才”模式,引育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100名以上,打造全区人才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