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领北淖村走上致富路社会
2014年5月,呼和浩特市鼓励动员青年干部到基层挂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巴雅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主动报名,由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推荐,2014年9月到土左旗兵州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积极投身到矛盾突出、难点焦点问题聚集、困难较多的基层一线工作中。
巴雅尔从进村的第一天起,听民声,访民意,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带领村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搞宣讲、谋发展,攻坚克难,解决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贫困群众结下不解之缘,一次次证明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不改的初心。
不忘初心 勇于担当
2014年9月,刚到村的巴雅尔就发现那里虽然交通便利,但是村民出行困难,只能依靠长途客车,车费就30元钱,对于农民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巴雅尔决定彻底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这个难题。
通过一年多时间与市公交总公司沟通联系,多方呼吁奔走,在他的努力下,2015年12月20日,64路公交车将终点站向西迁移5公里到兵州亥村并正式通车,解决了土左旗沿线两个乡近万人的出行问题,并带动城市居民来村里大棚采摘的热情,实现“市村共乐、市村共赢、绿色环保、城乡一体”发展。
2016年兵州亥村出现严重旱情,用水困难制约着兵州亥村农业的发展。面对这一难题,巴雅尔通过与上级多个部门联系沟通,申请到50万元的发展资金,用于该村打井、高低压线路、变压器配套、修缮灌溉渠道。他组织召开村“两委”及村民代表大会按照“532”工作法,并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布,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把惠民工程做好。2014年至2019年他连续5年被市委组织部年度考核为优秀。2016年7月被市委授予全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2017年6 月被土左旗旗委授予全旗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市委评选为全市优秀驻村干部。
驻村后,巴雅尔很少回家,上有老、下有小的重担全部落在了爱人的肩上。一说到这儿,这个蒙古族汉子坚毅的眼神里泛出了点点泪花。那时他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现在已经上初一了。有一段时间孩子问他:你是不是和我妈妈离婚了?
2018年4月,他再次主动申请,被派往土左旗善岱镇北淖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攻坚克难 一心为民
善岱镇北淖村位于善岱镇最西南端,距离什拉水厂约10公里,是善岱镇自来水吃水末端,致使北淖村一年中有5个月左右人畜饮水非常困难。
巴雅尔积极与对口帮扶单位对接,建议将原计划帮扶项目改为自来水管道改造工程。经过一次次对接、实地调研、反复研究论证,2018年11月10日投资210万元自来水管道改造工程完工,铺设全长约10.5公里自来水管道,解决沿线5个村吃水难问题,受益人口达万余人。
善岱镇北淖村为市级贫困村,2018年,巴雅尔到北淖村深入调研后,提出了引入社会公益资本、镇政府补贴的养殖模式,降低贫困户养殖成本和风险。形成了“公益组织+工作队+贫困户”三位一体的帮扶模式,建设“爱心扶贫养殖场”工程。由公益组织投入资金,提供专业养殖技术支持,扶贫工作队做担保。在巴雅尔的带领下,使北淖村贫困户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北淖村18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通过镇政府补贴,每家5只基础母羊,共购买100只基础母羊2019年初产羔72只,贫困户每户年平均增收5600元。北淖村18户贫困户参与其中,每户当年平均增收5600元,2019年底全村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2019年2月,巴雅尔又自筹4万元,申请扶贫资金9万元,组织6户精准贫困户11人,利用村集体荒地成立了北淖村云果种扶贫互助养殖场,饲养基础母羊80只、红公鸡600只;带动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共谋发展。2019年帮助北淖村争取自治区扶贫资金,上报的村排水治理和光伏小型公益项目两个进入旗扶贫办脱贫攻坚项目库。目前,争取自治区扶贫资金投资90余万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巴雅尔又率先赶赴防控一线,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站在党旗下宣誓,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中。
巴雅尔带领群众决战脱贫攻坚的事迹被村民传为美谈,也得到组织认可。2016年7月被市委授予全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2017年6月被土左旗旗委授予全旗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市委评选为全市优秀驻村干部。他坚定不渝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19年荣获呼和浩特优秀共产党“榜样”人物;2019年荣获“中国网事·感动内蒙古”十大人物;2020年荣登“内蒙古好人榜”,呼和浩特“青城好人榜”;获呼和浩特市第八届、土左旗第四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荣誉。他把理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洪流,在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工作中,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诠释忠诚与担当。(记者 云静)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