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消防支队的“绣花式”扶贫社会
新华网呼和浩特6月12日电(记者王靖)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消防部门能发挥什么作用?位于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内蒙古兴安盟消防救援支队积极探索,给出了生动实践。
2014年5月7日,突泉县黄花村“火烧连营”,全村76户人家中52户受灾致贫;2018年2月9日,扎赉特旗巴彦乌兰镇脱贫户王虎家发生火灾,再度返贫……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兴安盟消防救援支队清醒地认识到,防火就是防致贫、防返贫,只有立足岗位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隐患、牢牢地守住农牧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助贫困人口“一臂之力”,确保他们在脱贫路上不掉队。
屋外天寒地冻,屋内暖意融融。2019年12月18日,家住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镇远新村的75岁建档立卡贫困户高玉良和老伴田桂兰,把炕烧得热烘烘的,惬意地倒头睡起觉来。可谁料到,半夜炉灶周围柴火被引燃,并引发火灾,两位老人情况危急。
“呜啦呜啦呜啦……”一阵尖锐的烟感报警器声响从高玉良家传出,邻居高红宇立刻被报警声惊醒。他赶紧冲出去将高玉良夫妇救出,并组织乡亲们及时扑灭了大火。
消防志愿服务队队员在为弱势群体安装独立式烟感报警器。张懿毓 摄
在兴安盟,像这样为贫困户安装烟感报警器而被及时处置的火灾,近年来累计有50余起。兴安盟消防救援支队政治委员李红军介绍,脱贫攻坚以来,支队从注重“灾后”向注重“灾前”发力,重点在“老少边穷”地区打牢防灾减灾基础。支队在602个贫困村建立了消防志愿服务队,建设改造灌溉和消防取水“两用机井”898个,还研发“平时浇灌,战时灭火”的多功能简易消防车。
“尤其是我们联合各帮扶单位共同出资,为农牧民家庭烟囱安装防火帽9.8万个,为孤寡伤残等弱势群体安装独立式烟感报警器7.6万个,提升了高危人群的预警保护。”李红军说,高玉良夫妇能成功救出,正得益于此。
如今,兴安盟农牧区的消防工作已构建起“齐抓共管”格局,为贫困人口避免因灾返贫及脱贫摘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兴安盟在56个苏木乡镇、10个农牧场,累计建成83个农牧区消防站,配备102辆消防车及366名专兼职消防员,并纳入119接警系统,集中调度指挥。全盟约110万农牧民摆脱了过去“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消防安全困境。
兴安盟消防救援支队在对农牧区消防站队员开展培训。赵赟 摄
“现在消防队就在家门口,着了火再也不用着急了。”农村牧区秸秆多、柴火多,亲眼见过多起火灾的扎赉特旗巴彦高乐镇贫困户王宝群现在觉得非常有安全感。2015年以来,全盟农牧区火灾发生起数、财产损失逐年呈两位数下降,再未发生过亡人火灾和“火烧连营”惨剧,为实现全盟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脱贫攻坚中,兴安盟消防救援支队还不断创新方法,紧扣职业优势,通过“技术”扶贫、就业“扶贫”等举措,持续提升贫困人口“造血”能力。李红军介绍,支队组织农牧民参加消防职业资格证培训考试,并协调全盟有用人需求的企事业单位,提供消防就业岗位388个。
51岁的李敬明是扎赉特旗好力保镇的贫困户。2019年,消防支队免费提供培训,帮助仅有初中文凭的他考取了消防设施操作相关资格证,并推荐到科尔沁右翼前旗的“海魔方”水上乐园消防控制室工作,每月收入3200元。他满意地说:“有了稳定工作,一家人如今都搬进了城里。”
好来宝志愿宣传队深入农牧民中开展消防宣传。邓继平 摄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119消防奖”……对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农牧区老百姓长久以来的关心、关爱,也让兴安盟消防救援支队赢得多项荣誉。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农牧民的安全底线不容有一丝纰漏。支队将立足岗位,进一步创新方法,下足‘绣花功夫’,为农牧民守好夜,为脱贫攻坚托好底。”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保护好农牧民生命财产安全,兴安盟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黄乐信心满满。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