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回家路丨乌海公安历时11天助力失散55年母女团圆乌海
“比对结果出来了,确认她们是母女俩!”3月21日上午,在乌海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次由DNA实验室主任王朝发起的视频聊天,让失散55年的母女相认,隔着手机屏幕的认亲现场让人感动,相认的不仅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也是心中一直缺失的母爱。事情发生于3月10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李春雨在“宝贝回家”公益群内接到工作人员发函求助,一名来自山西省的93岁老人欲寻找其失散55年的女儿。经了解,被找女子于1968年8月出生,出生时其母亲难产,在女子出生的第二天,其父通过在医院打零工的一名女子将孩子送养出去。据了解,老人共有4个儿女,被抱养的孩子是最小的女儿,如今老人年事已高,一直对送养出去的女儿心怀愧疚,多方打听,苦苦找寻自己失散55年孩子的信息,想看一眼她过得好不好。“女子的生父母是山西人,1958年来到内蒙古包头市工作,后又调回山西省工作,他们后来多方打听,只了解到抱养女子的夫妇的姓氏,并且了解到女子的养父可能当年在铁路部门工作。”李春雨说。
了解到这一情况,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毛振海副市长以及分管刑侦的刘利成副局长亲自盯办,要求民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民警辛苦指数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民警们利用休息时间,紧紧围绕弃养女子相关信息,迅速开展核查工作,重点筛查1968年左右在包头出生的孩童相关信息。“我们筛查了包头市符合相关姓氏的人员,但毫无收获,根据女子年龄,我们判断女子的信息应该已经不在养父母的户口,又将寻找的视野放大到全国范围,反复梳理关键信息,并进行不间断排查。”市公安局联合作战指挥部副主任王智说。民警在全国范围内重点筛查出疑似从事相关行业的约676人进行比对,终于发现一女子的信息与之高度吻合,“该女子户口先后迁过3次,我们第一时间进行信息甄别,将该女子照片与老人另外3个儿女的照片比对,发现4人嘴角纹路十分相似,立即将这一信息推送给‘宝贝回家’工作人员进行初步认定。”市公安局智慧侦查中心民警伦昕宇说。
“宝贝回家”工作人员与女子电话沟通,初步确认其为老人失散55年的女儿,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工作人员联系女子和老人采集了血样,并将血样送至市公安局DNA实验室,经过检测,确认了两人的关系。
据了解,2018年至今,市公安局共通过“宝贝回家”公益群帮助15人与家人团圆。乌海市公安局将积极帮助更多失散人员找到回家的“路”,让更多离散家庭争取早日实现“团圆”。
来源:乌海市公安局
编辑:乌海市公安局政治部组宣科
[责任编辑:孟捷]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