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文化村长”行动: 让乌兰牧骑精神绽放在乡村文化振兴最前沿兴安盟

/ / 2022-12-28 09:52

2022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内蒙古乌兰牧骑五周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兴安盟文艺工作者牢记总书记“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的殷切嘱托,以“文化村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行动”为载体,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扎根生活沃土,服务乡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走出了文艺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兴安路径。

一、让头雁飞进基层,打造助力乡村振兴的文化雁阵

兴安盟自古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沃土,科尔沁民歌、乌力格尔说书、好来宝说唱、安代舞等中华文化瑰宝在这里广为流传,能歌善舞是融入兴安人血脉的文化基因。随着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兴安盟人民有了新的奋斗目标,也有了更高标准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把兴安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群众基础巩固好利用好,激发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建设家乡的干劲和热情,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和兴安盟委宣传部统筹区盟旗三级文化文艺资源,开展了“文化村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行动”。104名“讲政治、懂理论、爱基层、能担当、乐奉献”的文化村长扎根基层,成为广大文艺爱好者的领头雁。

每名文化村长都是一面弘扬乌兰牧骑精神的旗帜。他们有的是“从荧幕走进乡村”的文艺名家。在自治区文联的协调帮助下,乌兰图雅、齐峰、呼斯楞、李德戈景、天骏等10位知名文艺工作者走进兴安盟,以“文化村长”身份与嘎查村结对子。这些深受群众喜爱的正能量偶像,极大激发了农牧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他们有的是“从书房走进民房”的资深艺术家。由于擅长的书画、剪纸、刺绣等传统技艺,他们往往处于“关门创作、开门展示”的状态。通过与嘎查村结对子,他们将这些艺术的创作过程带到了农牧民群众身边,直观的视觉体验不仅增加了观赏性,更提升了这些艺术门类对群众的吸引力。他们有的是“从讲台走进广场”的艺术专业老师。台上他们为孩子们上课,台下他们为家长们讲课,大家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把爱好变成特长,让“藏在深闺”的乡土文化发酵蒸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桥梁纽带。在这些文化头雁的带领下,农牧民群众自发成立嘎查村演出队伍800余支,掀起了在基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炫民族风。

图片1

突泉县太平乡曙光村“文化村长”李德戈景教孩子们跳蒙古舞

图片2

美术家协会特木其乐老师为科右中旗代钦塔拉嘎查老书记画肖像

图片3

盟书法家协会金永光老师向高跟营子嘎查村民赠送书法作品

图片4

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高根营子嘎查“文化村长”天骏演唱村歌

为了让这些文化村长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兴安盟文联还组建了300余人的文艺志愿者队伍。这支队伍常年活跃在基层,是文化村长的“贤内助”,也是各支群众演出队伍的“娘家人”,在他们的帮助下,乡村文化活动缺人手、缺技术、缺作品等棘手问题迎刃而解,参与文化活动的群众变得倍有底气、倍增信心。

图片6

扎赉特旗文艺志愿服务队为嘎查村村民辅导排练广场舞

图片7

文艺志愿服务队在曙光村进行墙体美化

图片8

文艺志愿服务队为突泉县曙光村村民进行舞蹈指导

图片9

文艺志愿者为高跟营子嘎查村民创作书法作品

二、用文化唱响生活,撑起属于人民群众的大舞台

社会主义文化的辉煌源自人民,成就属于人民,主角也必定是人民。过去,兴安盟的乡村文化活动以广场舞为主,大家的目的就是“休闲健身”,出出汗、唠唠嗑、挪挪步,自在惬意远胜喝酒打牌。这是乡风文明持续向好的积极信号,也是我们弘扬文化、移风易俗的有力契机。为了把握好这个难得的机会,让群众走进乡村文艺的舞台中央,“文化村长行动”专门设计推出了“微笑的力量”“为人民而舞”“村歌嘹亮”“画画我们村的‘明星’”等12个文艺志愿服务项目。这些项目覆盖书画摄影、手工制作、歌唱舞蹈、乐器演奏等十余个艺术门类,让爱好文艺的农牧民享受到了更加丰富的文化服务,让希望加入活动的农牧民拥有了更多元的选择,实现了“但有所需、我有所应”。

为了让这些文化活动更有温度,文化村长们各显其能。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四胡演奏员阿古拉老师为胡格吉勒嘎查群众带来了四胡、好来宝、叙事民歌等非遗文化课。“95后”文化村长刘丽为全国文明村巴彦敖包嘎查撰写村赋,组织志愿者绘制文化墙,致力让嘎查“气质”“颜值”双提升。科右中旗舞蹈协会主席海鸽在巴彦乌拉嘎查办起舞蹈班,让群众从演出的看客变成了舞台的主角。书法家岂梦炜、杨广志以正副文化村长的身份带领柳树川村村民走进党群服务中心、村史馆,学习二十大精神、书写二十大金句,用实际行动当好践行二十大精神的宣传员、讲解员和服务员。

图片10

葛根庙镇“文化村长”阿古拉演奏好来宝《党的二十大精神放光芒》

为了进一步激发农牧民文艺爱好者参与活动的热情,也为了检验文化村长的工作成果,盟委宣传部还在盟旗乡村四级组织开展了“逐梦乡村 我们的舞台”农牧民文艺演出活动。在3000余场次活动中,30余万群众从“家门口”演到“主城区”,用歌声和舞蹈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家乡、讴歌伟大的新时代,彰显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磅礴生命力。

三、向山乡汲取灵感,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文艺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就是人民的文艺,这也正是乌兰牧骑强调“到人民中间去”的本意所在。因此,“文化村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行动”将文艺志愿服务变成了“双向奔赴”的求索之旅。截至目前,“文化村长”共为嘎查村编写村歌30首,村舞12支,村画60部……这些粘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艺作品深受农牧民群众喜爱,不仅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还让“文化村长”们坚定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创作方向。

图片12

扎赉特旗文艺志愿者在宝力根花苏木开展“戏曲进乡村”文艺汇演

把握这一方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学有所成,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从兴安大地破土而出。乌力格尔《草原之子》获中国曲艺牡丹奖提名,报告文学《袁隆平与兴安盟大米》、电影《守望相思树》、电视剧《枫叶红了》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报告文学《通往世界的刺绣之路》获第十三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好成绩激励新作为,随着“文化村长行动”首战告捷,又有300余名文艺志愿者主动申请成为文化村长,乡村文化振兴的头雁队伍越来越大,文化村长工作进入了有序衔接、次第更替的良性循环。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吹响了文化文艺踏上新征程的嘹亮号角。踏上新时代新征程,全盟文化文艺工作者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推动文艺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