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数字赋能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鄂尔多斯

/ / 2023-11-27 19:36

智慧农牧业建设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也是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

作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近年来,鄂托克前旗以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为导向,全面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农牧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实现农牧业数字化、数字农牧业产业化互动发展,走出一条以数字赋能撬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强化顶层设计,多方联动,统筹规划智慧农牧业“新蓝图”

鄂托克前旗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位于鄂尔多斯市西南端,是自治区33个牧业旗之一,辖4个镇、68个嘎查村,总面积1.21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3万人,农村牧区常住人口3.8万人,基本草牧场、牲畜、水浇地人均拥有量居鄂尔多斯市首位。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全旗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牧业,做好整体设计,明确目标及重点任务,制定《鄂托克前旗数字乡村试点建设(2021-2023)三年行动方案》,并建立了“数字乡村”试点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行业部门联动建设、大数据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的统筹推进机制,立足全旗农牧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化优势,累计投入5200万元,搭建起“1+1+3+N”数字乡村建设体系(创建一个数字乡村人才工作站、一个农村牧区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打造一个数字乡村产业示范村、一条数字乡村示范街、一批家庭农牧户,实施提升农村牧区网络设施水平工程、推广应用“一张图”管理服务工程等13项数字化提升工程)。统筹中央农村综合性改革试验试点项目、旗本级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等,实施智慧农牧业项目,整合共享涉农涉牧数据资源,建成以乡村振兴战略指挥、农牧业人工智能决策、数字乡村公共服务、动物疫病监测数字化云平台为主的“四个平台”和大田种植管理设施园艺管理、家庭牧场管理、智慧农机管理、农情一体化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六大应用”系统为主的乡村智能运营中心以及智慧农牧业示范基地,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智慧农牧业建设,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六化联动,高效落实,全力提升智慧农牧业“新高度”

在具体推进实践中,鄂托克前旗注重协同联动,加强试点工作统筹协调、资源整合、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有效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打通信息壁垒,推进集约共享,释放数字红利,通过试点示范,形成农村牧区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广大农牧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生产经营信息化改造。发展智慧农业,智慧化升级改造示范基地及示范户27个,建成大田种植示范基地和设施园艺示范基地各1个、智慧家庭示范农牧户4户、智慧大田示范户21户。如宏野农牧业公司,实现大田作物与智能温室大棚的在线管理和智能化监测,并示范联动漫水塘村、马场井村等1200多农户共同发展。发展智慧牧业,助力昂素镇牧户吉亚新建集牲畜智能饲喂、消毒加湿、空气净化、粪便处理和分群饲喂等自动化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养殖棚圈,实现了畜牧生产全程可视化远程即时监管和疫情监测,有效降低了人力劳动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并引领辐射周边42户农牧户建成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肉羊短期育肥养殖棚圈。

二是涉农数字资源系统化整合。建立完善农村牧区基础信息资源库,通过大数据中心优化数据智能分析,逐步形成农村牧区大数据治理决策模式。建设乡村振兴智能运营中心,集现代农业领域相关指导政策文件、现代科学技术、智慧化应用场景、农业发展历程、取得成果和未来建设规划等为一体,兼具参观展示和科学教育功能。定制化研建“鄂托克前旗数字农业综合决策分析平台”,实现玉米、辣椒、苜蓿等农作物的自动识别,结合农牧民土地确权数据,为全旗玉米等农作物补贴发放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经营主体专业化培育。积极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村牧区经纪人队伍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模式,支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组建蔬菜、肉牛、肉羊、绒山羊、农机社会化服务“五大产业联盟”,“订单合同型”“服务协作型”“流转聘用型”“股份分红型”等典型利益联结模式联农带农作用逐步显现,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完善。

四是便民服务精准化落实。按照“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目标,建成覆盖旗、镇、嘎查村三级协同服务体系。注重用信息化手段把治理和服务连接起来,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理,以“i前旗”智慧移动平台手机APP为载体,开通农牧民补贴、气象预警、农技科普、农畜产品交易信息等一手农情资讯查询便民服务模块,为广大农牧民提供功能齐全、信息丰富、专业权威的气象和农业一体化综合服务。

五是产业发展集约化管理。依托内蒙古自治区首家旗县级大数据中心,率先搭建全区首个乡村振兴战略四级指挥平台,建设“数字乡村大脑”,统筹整合全旗各类相关信息系统,全面归集农村牧区相关数据,利用云计算技术存储、大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智能分析处理,加强全旗优势特色农畜产品精细化生产管理。通过搭建社采集、村审核、镇管理、旗调度的纵向指挥模式,实现乡村振兴“一张图”管理。

六是乡村治理数字化推进。推动农村牧区网络覆盖,把乡村治理和数字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基础信息采集、事件处置、矛盾纠纷调处、民生服务等工作,不断改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群众生产生活条件。4G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煤改电户数达到7700户;68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100%,户厕改造完成率94%,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洁有序。

强化要素保障,激发活力,全面打造智慧农牧业“新模版”

在推动智慧农牧业建设中,鄂托克前旗深化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农牧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充分发挥网络、数据、技术和知识等新要素的作用,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不断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助力鄂托克前旗农牧业产学研用一体化、农产品质量监管信息化以及产品发展品牌化。

一是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鄂托克前旗与华中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聘请11名学者为“鄂托克前旗乡村振兴智库专家”,柔性引进现代农牧业领域技术人才,联合4支农牧业专业技术服务队和57名乡土人才组建人才团队,重点围绕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生产经营智能化、科技推广应用、农牧业经营主体等内容,设置协同创新发展方向,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地培育和转化科技成果,有效提升了智慧农业技术服务决策水平。

二是推进农产品质量监管信息化。研发上线数字农业综合决策分析平台,运用作物卫星遥感监测、面积智能识别、地块天气与灾害智能预警、病虫害自动判定等系统,对种植区内作物的长势和品质进行三维实时监测、评估和管控。针对温室作物,使用采集终端及各类传感器采集各类农业数据,结合无线传感器、移动通信无线网等方式实现信息传输,通过作业终端实现农业生产设备控制与农业生产全过程监控。同时,针对种植户通过手机便捷运用数字技术的需求,定向对接“i前旗”APP,接入数字农业模块,提供精确到田的种植操作指导,为种植户提供精细化的种植管理建议,实现“全程化、保姆式”技术指导服务,农户坐在家里就能监测到自家农田里的“一举一动”,下达管理指令。

三是助推农牧业产品发展品牌化。充分发挥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潜力,大力推广智慧农牧业,从经济、环境、资源等各方面有效控制农业投入成本,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耕地土壤等资源,农牧业品牌、产量和效益稳步提升。“鄂托克前旗羊肉”入选国家第一批地理标志名录,被确定为“第二批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三段地活畜交易市场的畜产品价格指数成为引领中国西部畜产品市场价格的风向标;香菇种植基地及宏野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等描绘出鄂托克前旗乡村振兴新蓝图。

步入数字乡村试点国家第一序列的鄂托克前旗,智慧农牧业取得重要进展,数字乡村试点示范效应不断扩大,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农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贡献率大幅度提升。2022年,全旗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076元,连续17年居全市首位,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接连获评2016-2020年度和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旗。

今后,鄂托克前旗将依托智慧农牧业建设成果,严格按照中央、自治区、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要求,统筹推进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持续促进重要领域数据资源整合,不断完善智慧农牧业平台建设,着力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支撑作用,持续探索创新智慧农牧业发展,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模式,推动全旗农牧业全面升级、农村牧区全面进步、农牧民全面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