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旗:多样化产业实现脱贫群众全覆盖赤峰

赤峰日报 / / 2018-05-04 16:2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脱贫攻坚犹如一场赛跑,要想跑得稳、跑得赢,必须具有充足的韧劲与耐力。韧劲何来?耐力何来?答案只有一个:产业保障。

5月2日,记者来到喀旗美林镇两家村,见到村民李国明的时候,他正在牛棚里清理牛粪。“2017年,依靠旗里的产业周转金,我买了4头牛,中间下了4个牛犊。今年春天,利用产业巩固提高项目资金,我又买了4头牛,现在一共有12头牛,他们是我脱贫的金疙瘩。”李国明看着这些牛高兴地说。产业扶持政策让李国明的养牛产业从无到有,实现了从传统种植业向种养结合的产业转身。

牛家营子镇陈营子村村民潘艳玲则依托产业周转金,在中药材种植这一传统产业上实现了新发展。潘艳玲告诉记者,自2016年被评为精准识别贫困户后,在产业周转金的支持下,她种了6.7亩中药材,收入2万多元,2017年顺利脱贫。“有了党的好政策,我对今后的生活越来越有信心。”潘艳玲说。

脱贫攻坚不是解一时之难、一事之困,而是帮助贫困群众长远发展。为此,喀旗立足实际、因村施策、因户定业,积极培育农牧业主导产业,认真谋划了牛家营子镇和锦山镇中药材种植、王爷府镇和锦山镇硬果番茄种植、锦山镇和西桥镇尖椒青椒种植、小牛群镇肉鸭养殖屠宰加工、小牛群镇和南台子乡马铃薯种植、西桥镇和美林镇乡村旅游、乃林镇育肥牛养殖等一批农牧业主导产业,用接地气、有实效的产业架起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桥梁。该旗对11000名有自主发展意愿的贫困人口实施“菜单式”产业精准扶贫, 确定了设施农业、养殖业、乡村旅游等6大类17项“菜单”供贫困户选择,在2017年每人7000元补贴的基础上,再给每人4000元产业发展巩固提高补贴资金和每户最高5万元贴息贷款,鼓励贫困户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该旗还不断加大公益岗位开发力度,在2017年安置989个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2018年新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300个,新设置护林员公益性岗位322个,带动622户1860人增收。针对弱劳动能力贫困人口,该旗提出了“扶强带贫”工作思路,制定出台了《喀喇沁旗培育发展脱贫产业奖补办法》,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发展壮大农牧业产业,将贫困户纳入产业覆盖范围,通过参与生产带动、吸纳用工带动、间接劳务带动、资产流转带动的“四带动”模式,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针对确实不具备生产条件和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通过代种、代养等方式,将贫困群众的资金、项目入股到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入股分红获得资产性收益,基本实现了全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产业全覆盖。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