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死牛”让驴“下了岗”赤峰

赤峰日报 / / 2018-05-17 22:46

5月9日,家住喀旗牛家营子镇下水地村七组的杜才,推着一辆崭新的“气死牛”走出了家门。

“两个月不见,你家的驴呢?”我问。

“卖了。前些天,我去逛农博会,一下就看上了这台‘气死牛’。现在国家政策好,土地确权三十年不变,种地还有补贴,这以后更有信心了,该投入也得投入。这东西灵活省事,多大的地都能种,维护起来也方便。”杜才掏出一块布擦着自己的新家当。

“气死牛”实际是以小型汽柴油机为动力的手扶式多功能农用微耕机,重量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动力性和灵活性都超过耕牛,人们诙谐地称之为“气死牛”。“以往下地,村民们都赶着驴去干活。这养驴还挺麻烦的,常年备草备料,天天得喂它,离不开人。小来小去的活也不值得雇大机器,没驴还真不方便。”杜才说。

“村民组里还有种地的牲口吗?”

“也就三几头毛驴了,我看很快就被这‘气死牛’替代了。”

“买农用机械有补贴吗?”

“有。我这机器小、价格便宜,补贴虽少,把驴一卖,也掏不了多少钱。人家买大机器的补得多。组长过来了,你可以问问他,组里的事他全知道。”

村民组长王玉水,果然对本组情况了如指掌。“我们组共65户,有四轮子5辆、挖药机8台、‘气死牛’16台,三马子就更多了。现在,国家鼓励农村机械化、现代化,农民买农用机械有补贴。土地平整好了,路也通车了,用农用机械条件就具备了,加上这么多的优惠政策,我们买机器的积极性就自然提高了。”

“哎呀,不和你说了,我得赶紧干活去了。”说完,一脚油门,“气死牛”隆隆作响,带着杜才对新生活的憧憬,冲进了碧野沃土里。

记者手记: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民们吃下了“定心丸”。地方政府积极落实相关惠农政策,并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农民对种地的信心增强了,对农业机械的投入也舍得了,实现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