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止步的碧流汰村赤峰

赤峰日报 / / 2019-02-14 16:23

碧流汰村位于林西县统部镇西北部,总面积60.5平方公里,下辖崔家大院、碧流汰沟门、二道城子等7个自然村,共10个村民组。相传这里是一处藏宝地,曾有神仙在这埋了大量宝藏,待灾荒之年或急需之时为人间造福。藏宝之说荒诞不经,但真正的宝藏却是村里一代代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勤劳朴实、踏实肯干的进取之心,村民靠勤劳生产,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解放战争时期,碧流汰村有100多名村民参军,呈现出一派家家踊跃参军报国的火热场面。建国初期,为加快恢复生产的步伐,全村上下埋头苦干,由初级社快速转变为高级社。到了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被授予“荣誉大队”的称号,那时的碧流汰村主要种植谷子、莜麦等农作物,亩产量在50公斤左右。20世纪70年代后,改种小麦,亩产达200公斤,经过不断努力,全村粮食产量达到100万公斤。近年来,以种植甜菜和甜玉米为主,甜菜产量亩均达4吨,全村种植户年收入达260万元。甜玉米种植量稳定在2500亩左右,亩均收入1200-1500元,全村种植户年收入达400万元。村里家家以养殖肉牛作为增收渠道,少的一两头,多的二三百头,全村肉牛养殖总量超过4000头,肉牛每年能为养殖户增收500余万元。该村还大力发展养羊业,全村存栏肉羊近1万只,每年为养殖户增收200余万元。碧流汰村作为劳务输出大村,全村有5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年务工总收入超过3000万元。

积蓄较多的村民开始参照先进地区的标准,提升自己的居住条件。1998年,村民赵振民新建了8间砖房,屋外墙包瓷砖,屋内墙体和棚顶刮大白,地面铺大理石地砖,窗口采用当时较前卫的钢窗,添置了大屏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等。村民们纷纷效仿,掀起了一场改造自家房屋的热潮。

2014年以来,碧流汰村实施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院墙改造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450余万元,实施了350余处危房改造,崔家大院、碧流汰沟门等自然村吃上了自来水。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硬化街巷40多公里,改变了村民出行难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状况。改造院墙2万多延长米,破损不堪的土墙被改造成整齐的砖墙。同时,清运多年沉积的垃圾1000多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为建设美丽乡村,碧流汰村积极争取项目,建设一处集村委会、文体活动中心、便民服务站、警务室等多种便民功能为一体的行政村文化活动中心综合体,为村民提供参政议事、民政、远程咨询等100多种便民服务。建设便民连锁超市2个、村级卫生室1所,并配备医疗人员和必备设施、药品,做到小病不出村。在村部建设村村响工程1处,用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对房屋陈旧、饱受洪灾的三道城子村,碧流汰村启动了整村搬迁工程,77户300人全部搬入新居。为保障高龄、无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该村争取幸福互助院建设项目,建设新房23栋,并配套光伏发电设施,作为入住幸福互助院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增收保障。

如今的碧流汰村,一栋栋房屋整齐排列,院子里摆放着各类农机具,肉牛肉羊在棚圈里吃着草料,小园里种着各类蔬菜和花草。广场上,老人们聊着家常、孩子们追逐嬉戏。穿境而过的国道306线和五永线旅游公路平坦宽敞,村里新修的水泥路连着巷道通向家家户户,辛勤忙碌的村民驾驶着农用三轮车去耕作,铺开了一幅幸福热闹的画卷。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