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右夏晚:有使命、有担当、有生活、有细节、有想象、有遐思,当然不乏艺术美感呼伦贝尔

草原全媒客户端 / / 2023-07-28 17:48

新巴尔虎右旗隶属于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处于中、俄、蒙边界金三角地带的小县城,总人口3.8万,80%是蒙古族。巴尔虎草原水草丰美,地域辽阔,资源富集,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中最靓丽的组成部分,辖区内不仅有克鲁伦和乌尔逊两大河流,还有呼伦和贝尔两大湖泊。因世界名曲、蒙古族长调《牧歌》诞生在这里,所以又被称为“牧歌故乡”。

7月17日上午9:30——11:00,面向全国现场直播的“牧歌故乡——夏季村晚那达慕”在巴尔虎草原成功举办。启动仪式大气恢弘,演出节目令人震撼。虽然是真实的生活显照,民俗礼仪、常规内容也没有粉饰、没有渲染、没有华丽的辞藻去润色,但给人醍醐灌顶之力、沁人心脾之爽。

400多人身穿蒙古长袍,以最高规格、最真诚的托举之态入场致迎宾礼,迎接远方的客人;一位长调歌手骑着高头大马来在草地中央,在天为幕布、草作舞台的现场,引领着各族人民唱起了悠扬的《牧歌》。而远处,转场的勒勒车、马群、羊群、平凡的牧户人家与狗徐徐走来……

村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集会。在新巴尔虎右旗,十几个嘎查苏木村地地道道的农牧民成了演员。作为全国夏季村晚展示点,能够如此完美、完整、完完全全地呈现出当地的文化艺术、民族风情、生活方式、自然和环境以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其策划和编导一定是高人!

“的确想了很久,大家也排练了很久”。采访中,新巴尔虎右旗政协主席达西扎木苏告诉笔者,为了在全国百县观众视野中很好地展现出新右旗的村晚和夏韵,该旗四大班子特意成立了以副旗长白春梅为首,旗文旅广电体局、文化馆、乌兰牧骑等单位精兵强将为辅的筹备委员会。但归纳起来,一台好的展演节目,不能缺失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家国情怀。那达慕是草原上的传统盛会,可作为全国夏季村晚的联动启动地,现场最不能缺失的就是五星红旗。开场之前,所有人起立、高唱国歌、向迎风招展徐徐上升的国旗行瞩目礼,“这是从上到下、从老到少、从团体到家庭必须接受的思想洗礼”。

第二,要反映出中华民族一家情。新右全旗有14个民族,呼伦贝尔全市有42个民族。新右旗所举办的这次村晚那达慕,同时又是呼伦贝尔市第二个草原文化节的开端。因此,在服饰展演中,筹备组特意集结了42种美丽的民族服饰,包括汉族,包括鄂伦春、鄂温克和达斡尔三少民族的服饰。可以说,整个村晚的节目设计是站在呼伦贝尔甚至自治区的大局去考虑的。

“我们是模范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谐团结、乐观向上的大家庭,中华民族一家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的共同体意识必须要体现出来”。曾策划过多个那达慕大会的达西扎木苏说:“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在《哲仁嘿、博仁嘿》的广场舞表演中,中小学生们也是身着多个民族服装,变换着多个民族的舞蹈动作,中途还有小学生扛着五星红旗穿梭其中的设计。而且,为了兼顾大多数观众,整场演出中,主持人和演唱者用的最多的是国家通用语言。

第三,要牢记五大任务。新巴尔虎右旗常委、副旗长、筹备组长白春梅说:“我们的第一身份是守边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为祖国守边的责任。构筑坚不可摧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总书记交给我们的任务。为文化传承,为时代讴歌,坚守心中的信仰,站在草原望北京,心要切,意要真!”

“我们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永远有着遥远的地域和边境文化之特殊差异。而这差异,就是特色,就是亮点,就是气质,就是风貌,就是让世界人民流连忘返的魂。时间所限,交流有限,我们必须珍惜这90分钟难得的表达机会。”

第四,不能忘记与草原人民相伴共存的生灵。马群奔跑,羊群移动,小牛犊、小羊羔都成了演员。找不到家的两只小牛犊,一时间跑到场中央,东张西望,淘气也入戏。在或近或远的视野范围之内,先羊、后牛、骆驼为远景。蓝天与绿草相互映衬,白云与清风自由互动,画面美感令人感叹。

“水草丰美,五畜兴旺,是草原人民最大的希冀。在国家富民政策下,游牧民族最不能忘记和丢弃的就是与之相伴相随的草原精灵”。的确,如诗如画的实景演出中,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深刻内涵显而易见。

“草原上的孩子们快乐地成长着,个个热爱劳动、喜欢小动物、热爱草原和家乡。生活环境的艺术呈现,对参加演出的小朋友们来说,也是一种教育和熏陶”,达西扎木苏说。

第五,注重细节。“100名马头琴小小演奏者上场时,连凳子的颜色和功能我们都考虑到了。可折叠的钓鱼凳,草绿色布面,和周围的环境非常协调;万马奔腾时,左右两侧洁白的蒙古包里,炊烟袅袅升起,而产生烟雾燃烧的还是我们牧人家常用的干牛粪。”

有娱乐、有生活,有传统,有细节,连味道都是熟悉的,丝毫没有违和感。快与慢、动与静、光与影的视觉切换,游牧文化以及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一下子传递了出来……共识在凝聚,激情在迸发,力量在升腾,蒙古马精神在琴音中顷刻彰显。

马群入场时,编导们还设计了套马和驯马两个惊心动魄的环节。驯马人被倔强的马撂倒在草地上,勇敢的驯马人不屈不挠,尽管被拖拽了几步,但仍然没有放弃缰绳,硬是飞跃到了马背上!

第六,要有点睛之笔。新巴尔虎右旗所举办的这场村晚,既有传统那达慕的宏大气势,又有实景演出中的惊艳妙笔。400多名演职人员,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只有2岁半。在民族服饰展演中,有一家三口就成了媒体捕捉的焦点,那个阳光下裸露着小臂膀、小肉腿的小男孩,被父亲高高抛过头顶时,似乎用从容和微笑告诉来宾:“民族传承,后继有我”。

第七,还要有一个干净利落的收尾。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呼伦贝尔市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也是世界人民的。当脍炙人口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音乐响起时,全场观众忍不住应声而和。歌声中,所有在场的演职人员双臂高举,情感饱满,共同承托着长长的蓝色哈达,接力走出草原河流的蜿蜒、迂回状,队伍行进到观礼台前,无声地谢幕、慢慢地退去,还辽阔原野于天地间。

“就像巴尔虎草原上的两条河流,渐渐地汇入呼伦和贝尔湖内。也象征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慢慢地融入呼伦贝尔的绿色海洋之中”,达西扎木苏说,“艺术也得给人遐思的空间”。

这是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四季村晚”400多场活动中领导最为重视、规模最大、学术和艺术价值最高、反响最好的一场汇报演出。部司领导和公共文化中心领导全部到位,区内外300多联盟精英相约草原。

“只有到了现场,才能感受到草原的广博、人民的热情,搏克手、套马汉子的力量,打瑟日和弓箭手的坚韧。”在文艺演出现场还安排了非遗体验区、美食品尝区,几乎所有的观众都大饱了眼福和口福。

“我们的展示有传统、有现代,有传承还有创新,所有物质或非物质的,都严格实施了提档、升级、提标、优选,我们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全世界,我们草原民族的东西也是珍贵的、有档次的、也是科学进步的。这就是我们新右村晚那达慕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责任编辑:张圆]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