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牛“牵”出一条 共同致富路——中旗谱写产业振兴、共同发展的新篇章兴安盟

兴安日报 / / 2021-10-12 09:51

养了不到6个月的西门塔尔小牛犊卖了1.4万元,这让赵全胜的心情格外好。

赵全胜是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王鲁嘎查的蒙古族牧民,是布和琴养殖场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改良员。赵全胜卖掉的牛犊是经过“冻精”授配后产下的品种牛,生长速度快、体型高大、抗病性强,价格也更高些。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尝到品种改良牛的甜头,自2016年开始,赵全胜就把养殖的本土黄牛全都换成了西门塔尔牛,收益也从之前的每年10万元左右提高到30万元。赵全胜说这都得益于旗里的“牛文章”。

近年来,在中宣部帮助理清“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的发展思路下,科右中旗精准发力,健全从肉牛养殖到销售的全程产业链。全旗牛存栏从2018年的23万头增长到36.5万头,肉牛养殖户达到3万户,合作社发展到300家,养殖户平均每户肉牛存栏8头,户均增收3万元左右。

说起赵全胜的改良技术,他说还得感谢旗里成立国家级种公牛站。自从内蒙古中农兴安科技有限公司落户科右中旗,不仅让养殖户在家门口就有优质“冻精”,还有工作人员上门指导品种改良和养殖技术,王海峰就是那的常客。“牛犊生长期间要保持常温状态,这个季节早晚温差大,要注意棚圈温度……”王海峰是内蒙古中农兴安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每天入户指导养殖技术是他的常态。

王海峰是汉族,但他接触的养殖户多数是蒙古族,虽然汉语交流没有问题,但养殖户对专业词汇的理解有限。王海峰就想了一个办法,有时候用缩句、有时候就举例子,把专业的词用接地气的话语讲出来,简单明了,让养殖户听得清楚、明白。“有时候你说短一点、说慢一点,他理解得就快一些。”王海峰说,虽然和部分养殖户语言不通,但他们想要共同提高肉牛品质、拓展养牛规模的心是相通的。

在科右中旗发展现代肉牛产业实施“数量倍增、品质提升”工程中,各族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谅解,团结奋进朝着一个目标迈进。

在科右中旗好腰苏木镇花灯嘎查马连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内,养殖户包杰正在和马连交流养殖经验。“我和马连是好朋友,他的合作社养殖规模较大,养殖技术成熟,管理较先进,我经常来这参观学习,他也毫不吝啬地向我传授技术和经验。”包杰说,他虽然经常参加旗里、镇里举办的养殖专业培训班,但是实际经验还是少,周边好多养殖户都和他一样来找马连请教,马连都会耐心传授经验,不分民族、不分老少,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帮助大家实现养殖利益最大化。

科右中旗立足资源禀赋,以百利舸肉牛产业园区为产业集聚平台,先后引进山东阳信鸿安集团、华阳、亿利源公司、呼市侩牛等知名龙头企业,开展集中育肥养殖,目前4家公司在百利舸肉牛产业园区肉牛存栏规模达5000余头。而在2020年5月开集营业的鸿安现代肉牛交易中心,开市以来交易额已达15.5亿元,不仅为当地养殖户搭建起良好的牲畜购销平台,还吸引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采购。

与河南客商一道过来的宫长付,是鸿安现代肉牛交易中心的“牛”经纪人,几乎每次开集都有他的身影。“我每个月都会来,商户也差不多都认识,这儿的人不仅友善,还团结互助。在交易上从不欺瞒我这个外乡人,语言不通的时候还有养殖户帮着翻译,来这买卖很舒心。”宫长付感慨地说。

如今,在肉牛主导产业的拉动下,科右中旗各族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9700元提高到现在的11832元。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科右中旗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产业振兴全过程,不断促进农牧业产业高效发展、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谱写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