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口县:打造三张名片 绘就发展新画卷巴彦淖尔
圣牧高科有机草场
经济总量小、缺乏矿产资源、发展后劲不足……曾几何时,磴口县一直被冠以这样的标签。面对经济欠发达的实际情况,磴口县的干部群众没有坐以待毙,近年来,该县抓住乌兰布和沙漠土地资源广、阴山大漠黄河美景多等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优势,打好“沙”“水”组合牌,做好水、绿、沙、文化四篇文章,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各项经济指标增速都名列全市前茅。
在今年召开的县十五次党代会上,磴口县委书记李建军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坚持差异化发展道路,依托资源条件和地域特色,围绕“百湖之乡、魅力磴口”主体形象,利用五年时间,努力在全区乃至全国打响文化旅游、绿色有机、清洁能源三张亮丽的地区名片。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磴口县广大干部群众牢牢牵住转型发展这个“牛鼻子”,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引下,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奋力书写着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新的篇章。
文化旅游名片
展示魅力磴口新形象
磴口县位于河套平原西端,境内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宗教文化资源丰富,有乌兰布和沙漠、黄河、阴山和众多的湖泊湿地,有不可移动文物遗址10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有大家熟知的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红教圣地阿贵庙、纳林湖等旅游景点,现有国家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1家,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示范点9家。中科院地理研究所调查显示,磴口境内的旅游资源涵盖了全国旅游资源八大类的全部,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占全部单体的26%,全域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过去五年,全县旅游景区建设累计投入5.8亿元,可观可游景点达30余处,累计接待游客31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亿元。
今年以来,该县紧紧抓住创建全市首批向自治区申报成功的全域旅游示范县的新机遇,做到结构围绕旅游调、城镇围绕旅游建、产业围绕旅游做,依托纳林湖、奈伦湖、万泉湖、阿贵庙、金马湖等景区,打造黄河人文历史、百湖湿地、观沙漂流、河套休闲农庄、民族风情及阴山历史古迹六大游览区,真正让文化旅游产业成为磴口对外宣传的名片。今年1~9月,全县接待游客87.14万人次,同比增长2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35%。“十三五”期间,全县预计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20亿元,带动城乡居民增收致富。
绿色有机名片
实现转型发展新突破
今年以来,磴口县积极做大做强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发挥乌兰布和沙漠绿色无污染的优势,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建立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增加原产地商标和“三品”认证的品种数量,依托圣牧高科等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新的农畜产品知名品牌,建成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标准生产基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在圣牧高科有机草场,无人机航拍器在300米高空传回的视频图像让人震撼,一个个巨大的绿色圆圈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蔓延开来,望不到边。该草场负责人刘文光告诉记者,这是轮式喷灌系统种植出来的牧草,一个圆圈的面积在700亩以上,这样的现代化牧草基地已经发展到20万亩了。
磴口县圣牧高科从2011年开始建设生产线,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5.17亿元,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750多吨,有机奶牛存栏达到7万多头,有机牧场发展到18个20万亩,种养加工为一体的全程有机产业链逐步形成。圣牧高科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奶生产加工企业,也成为全市首家在香港成功上市的本土企业。
近几年,以圣牧高科、晶烨肉羊养殖、王爷地公司、洪涛山药公司等为主体的企业和个人纷纷在磴口抢滩登陆,磴口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从无到有再从小到大,从单一产品发展到形成产业链条。目前,该县拥有蜜瓜、番茄、无壳葫芦籽、草鱼等17种无公害农、水产品;建成高产优质苜蓿基地1.3万亩,年产有机饲草料达17.5万吨;乌兰布和沙漠梭梭、花棒等灌木林面积达到3550亩,形成了以肉苁蓉植物为主,沙漠羊、沙漠鸡等为辅的沙生动植物种养链,并培育形成了以有机奶、番茄汁、植物油、葡萄酒、苁蓉保健品为主的有机农畜产品种、养、加工一体化产业链。
清洁能源名片
打造能源 输出新基地
今年以来,具有发展前景的光伏发电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成长起来,磴口利用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将光伏、光热产业与种养、治沙产业有机结合,集中布局,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同时做大做强LNG和CNG产业,大力开发新能源,努力创建清洁能源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今年3月,青岛昌盛日电公司在磴口投资建设的光伏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一期20MW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发电。在光伏板下,该企业建起了温室大棚。该项目实现了棚上发电、棚下发展种植业的新模式,种植业主要以玻璃温室、单排棚和联排棚等高效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种植为主,种植附加值比较高的作物。在光伏温室内,记者不仅看到了茶树幼苗,还看到了菌菇、人工养殖的蚯蚓、绿色蔬菜等。“现在,我们培育的茶树幼苗已经可以出苗了,再过两年我们就能喝到沙漠里种出的茶了。”在光伏温室内,昌盛日电公司负责人盛春江说。
目前,磴口已建成占地7800亩、装机容量185兆瓦的光伏产业园。到2018年,全县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兆瓦;到2020年,将建成光伏产业园区6万亩,装机容量达到3000兆瓦,实现税收1亿元。
该县还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抓住长庆气田—乌海—临河天然气输气管道过境的有利条件,坚持打造集“生产、运输、加气站及液化天然气重卡”为一体的产业链,引进液化天然气项目,总投资5.6亿元,打造日处理90万立方米天然气的液化天然气城,带动全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