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创业环境大优化巴彦淖尔

巴彦淖尔日报 / / 2018-03-09 09:00

创业园区开展集中培训

创业园区开展集中培训。

回顾过去欢欣鼓舞,展望未来豪情满怀。

伴随巴彦淖尔赶超发展的铿锵步伐,我市第四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喜迎党代会 五年担当·五年实干·五年巨变”系列述评专栏,全方位陆续宣传报道过去五年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进一步激励全市各族各界和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赶超,全力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绿色化“五化”同步发展,推动我市经济转型、社会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做出更大贡献。

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那些真抓实干、勇于挑战、善抢先机、矢志争先的创业者们。

过去的五年,在巴彦淖尔这片创业热土上,市委、政府坚持“人才强市”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我市经济在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实现了精彩跨越。如今的巴彦淖尔,创业政策更加完善,创业管理模式和服务机制逐步规范,创业氛围日渐浓郁。

解决好老百姓就业难题是市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市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让怀有创业梦想的人找到了大显身手的舞台。80后青年马瑞强回乡创业后成为在市青年创业就业孵化基地接受“初期孵化”的一员。在各级政府和就业部门的扶持下,他的水果玉米合作社入社成员从最初的6户增加到现在的400多户,玉米种植面积也从起初的400多亩扩大到现在的1万多亩。

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创业园(孵化基地)达24家,其中自治区级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3个、市级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6个、市级标准化创业园(孵化基地)12个,入园创业的经济实体有3800多家,安置就业27000多人。很多和马瑞强一样在孵化基地创业的年轻人,接受一段时间的精心“培育”后羽翼渐丰,在创业道路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创造出了各自的精彩。

为了让创业孵化园区真正成为创业者的摇篮,2015年我市重点对已建成的创业园(孵化基地)进行扩容提质,围绕我市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特点大力扶持园区小微企业发展,积极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加大对入园电子商务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发展。截至2015年,入驻我市创业园区的电子商务企业有378户,安置就业1200多人。我市还建成了首个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五原县小微企业和大学生创业园),园区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迅猛,成为带动就业的新增长点。加大标准化、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建设力度,仅2015年就新建成市级标准化创业园(孵化基地)5家、市级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2家,评选创业园示范店20家。

五年来,市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从资金扶持到项目资助,从平台搭建到服务配套,营造优良的就业创业政策环境。

巴彦淖尔市微生活传媒公司的成功创业就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2014年,刚刚毕业的李国英成立了微生活传媒公司,主营移动端网站开发业务,但一直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当年,李国英和他的团队入驻了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和设备的市创业就业孵化中心,这样一年就能节省一万多元的租房办公费用。

针对大学生创业平台少、风险大、成本高的状况,2014年我市成立市创业就业孵化中心,与入驻小微企业签订了为期3年的孵化协议,3年内为企业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和设备,企业免交水电暖、物业、网络等相关费用。中心还积极为企业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创业孵化、创业指导、创业小额贷款等服务,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除政策支持外,相关部门还想方设法在资金方面对创业者给予扶持。2015年,市人社就业部门从上一年失业保险金结余中提取2800万元作为贴息资金、1000万元作为创业发展资金(其中720万元用于创业担保贷款担保金),有效解决了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和担保金不足问题。同时,我市加大对创业园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对旗县级以上政府认定的创业园(孵化基地)内成功创业的大学生给予创业补贴。

正是这些细而入微的“助创”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点燃了创业者的热情。如今在巴彦淖尔,人们会感受到浓浓的“助创”氛围,前所未有的创业热潮扑面而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