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室“升级” 村民看病更舒心巴彦淖尔

巴彦淖尔日报 / / 2018-03-09 09:00

村医杨国旗为村民量血压

村医杨国旗为村民量血压。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按照自治区“十个全覆盖”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任务的总体要求,启动实施了4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建设任务。这项民生工程的实施,不仅让农牧民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愿望,同时也降低了农牧民看病就医的成本,温暖了广大农牧民的心。截至目前,前旗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已全部完工,服务面积能够全面辐射农牧区,已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下一步将向较大的自然村进一步延伸。近日,记者来到前旗的部分村镇卫生室,去听、去看那里都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原来的卫生室地方不大,很多时候输液都没有床位,我们只好到镇卫生院,来来回回很不方便。现在,新改建的卫生室又宽敞又干净,为病人输液的床位也增多了,有点头痛脑热的小毛病在家门口就能看大夫,真不赖了!”提起村里新改建的卫生室,明安镇十一份村村民张燕不住口地称赞。

来到明安镇十一份村卫生室,记者看到有好几位村民前来就诊,医生杨国旗忙得不可开交。休息间隙,杨国旗还在忙着打电话和供应商联系订购所缺药品,保证药品能够充分供应。“赶上了‘十个全覆盖’的好政策,给我们盖起了新的标准化卫生室。现在床位多了,环境好了,前来就医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我们行医也更方便了。”杨国旗这样说。

记者来到西小召镇公田村卫生室时,发现这100多平方米的卫生室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诊疗室、观察室、药房、治疗室一个都不少。环顾四周,墙壁上贴满了预防常见疾病小常识的宣传画报和制度牌。推开药房的门,药架上整齐有序地摆放着西药、口服药、外用药、针剂等药用物品。在留观室里,蓝色的床单干净整洁,几位村民正躺在病床上输液……“过去我们这的条件比较简陋,只有诊断室、药房,设备也只有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如今,不仅有了独立的诊断室、治疗室、处置室、药房等,还有心电图、激光仪等先进的设备,现在来看病的村民也多了,设备也先进齐全了。”村医梁志标告诉记者。

前旗对实施的标准化嘎查村卫生室高度重视,专门制定了相关细则和管理办法,及时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分工、细化职责,确保全覆盖工程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顺利推进。该旗的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全部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嘎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实施意见》进行建设,房屋建设面积全部按照不低于80平方米进行改造,药房、诊察室、观察室、处置室四室独立,悬挂统一的标识,配备有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等,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前旗的标准化卫生室全部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外观模式、统一检查验收的要求,41所标准化卫生室运用一张图纸,统一标准、统一门牌,确保质量的同时,对卫生室的室内布局进行了合理规划。另外,前旗在村卫生室医疗人员培训上也下足了功夫。该旗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乡村医疗人员进行阶段性的培训,乡村医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达到诊断、治疗、用药、收费等就诊流程的规范化,以期为农牧民提供长远、有力的健康保障。该旗还立足牧区嘎查卫生室利用率低的实际情况,配备了两辆流动医疗服务车和牧民小药箱等,充分保障牧区嘎查村民就近就医的需求。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