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母亲为44岁儿子捐肾巴彦淖尔

正北方网 / / 2018-04-12 20:33

母爱是无私而伟大的,这对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楚鲁图村的村民苏军来说,体会更为深刻:44年前,母亲菅引弟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给了他第一次生命;2016年11月10日,母亲在手术室将她的一个肾脏移植给他,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4月8日,在苏军的小超市里,记者见到了苏军母子。63岁的菅引弟面容憔悴,动作缓慢,可眼神中闪现着坚毅。“只要能救我儿子,别说一个肾,就是两个肾全给他,我也愿意。”菅引弟对记者说。

2015年3月,苏军突然感到双腿发软,浑身没劲儿,血压高得吓人,还感冒不断。在妻子的陪同下,苏军来到乌拉特中旗人民医院就医。经过化验,他被诊断为尿毒症。诊断结果着实吓坏了他和妻子。第二天,苏军夫妇赶赴巴彦淖尔市医院做进一步诊断,医生让苏军立即住院治疗。经过一个月的治疗,苏军的病症没有得到缓解,他只好在医院继续接受透析治疗,一个星期两次。2016年2月,苏军回到乌拉特中旗人民医院接受透析。

“刚知道儿子的病情,我的脑子一下子变得空白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菅引弟含泪对记者说。经过5个多月的透析,钱没少花,效果却不理想。看着儿子手臂上密密麻麻的针眼,菅引弟心如刀绞。医生告诉苏军,透析只是权宜之计,要想延续生命,只有做肾移植手术。

2016年3月,身体越来越差的苏军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先从亲属中进行配型试验。母子连心,菅引弟首先想到了自己:“不管咋说,只要能救我儿子,让我干啥我都愿意。”随后,苏军的父亲、母亲、妻子都做了配型检查,结果只有母亲配型成功。菅引弟在北京301医院接受了抽血、化验等检查。40多天后消息传来,一切都符合条件,可以做肾移植了。“当时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感觉有了希望。”菅引弟说,肾源解决了,费用还没着落,仅手术费用就得25万元,这对于他们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在得知苏军患尿毒症要做肾移植后,石哈河镇党委政府组织全镇干部捐款,捐了1.3万元;楚鲁图村委会也组织全村党员群众捐款,捐了1万元,加上亲戚、朋友捐赠的3万元和家里卖羊的费用、借来的钱,手术费终于凑够了。

2016年11月10日,经过5个小时的手术后,菅引弟的左肾开始在儿子苏军的体内排尿。手术获得成功。苏军的生命再次因为母亲而获得新生。一年多来,苏军逐渐恢复了神采,菅引弟的身体也得到恢复。

手术后,苏军和菅引弟完全失去了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超市一年3万多元的收入成了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 “我服用的药物很贵,一年就要花去5万元。家里还供着一个大学生,一年的费用也得2万元。”苏军说,庞大的开支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来,“我得病后,村委会、石哈河镇的干部群众们给我捐了款。我做了肾移植后,乌拉特中旗红十字会、工会、民政等单位也给我捐了2万多元,手术费用通过新农合报销了10多万元,我真的是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

菅引弟和苏军母子俩常常相视无言,心疼着彼此,鼓励着对方。虽然家里还有外债,但是他们对未来仍充满希望。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