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旗:加快构建规模化、精优化、品牌化农牧业产业体系巴彦淖尔

巴彦淖尔日报 / / 2018-05-04 16:35

平整土地(资料图) 

今年以来,中旗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化农牧业进程,促进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目标,以“大”为基础,以“质”为核心,以“响”为重点,构建“规模化、精优化、品牌化”农牧业产业体系,让农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牧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牧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以“大”为基础 构建“规模化”产业体系

一是加大对产业大户、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等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推动蒙羊牧业、草原恒通、高塔梁有机食品等龙头企业与农牧民转变供求合同关系,引导农牧民参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发展建立农企利益联结模式,并形成常态和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全旗引进和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11家,组建各类型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243个,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牧户达到55%以上,发展形成集中连片设施农业示范区8个,规模达到1.1万亩。

二是优化区域布局,推进农畜产品产业结构规模化发展。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资金就近配置”的原则,坚持“两靠一带多点”布局(“两靠”即东靠甘其毛都口岸及加工园区,西靠国际现代农畜产品保税物流园区,“一带”即沿公路一带,“多点”即旗内各重点苏木政府所在地),在园区内集中扶持培育多个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精加工企业,其他地方建设初级加工基地和农畜产品原料集散地,形成农畜产品加工业集中化、规模化的格局。目前,牧区建成65个家庭生态牧场;灌区建成20万亩小麦生产基地,40万亩玉米生产基地,5万亩番茄生产基地,20万亩葵花生产基地,2.5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山旱区建成10万亩莜荞麦生产基地、5万亩土豆生产基地,逐步实现规模化发展。

三是壮大电商产业,带动农村牧区经济集聚增速发展。围绕地区特色农牧区产品资源优势,树立电子商务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建设农村牧区电商网络体系,形成“工业产品下乡、农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的网络建设。截至目前,全旗共有电子商务企业53家,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1个,发展了134家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带动就业1万人,基本形成保障健全、产业集聚、初具规模的农村牧区电子商务格局。

◆以“质”为核心 构建“精优化”产业体系

一是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实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在灌区,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思路,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鼓励发展优质高筋小麦,扩大青、红椒和油葵等经济作物以及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在山旱区,稳步加大旱地莜荞麦等有机食品种植面积,加快相关速食产品的开发,延伸有机食品产业链条。

二是发展推广科技兴农,实现农牧业产业优质增产。以科研院所组建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技术,通过实施“加减乘除”法提高耕地质量,使用新型肥料缓控释肥,控制面源污染,使农作物秸秆综合处理、改盐增粮等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与推广方面实现新突破。

三是打造种畜基地,优化肉羊品种,实现肉羊产业优质优价。充分利用农区“种养结合”和牧区天然草场资源优势,以建立现代化、标准化肉羊产业体系为目标,依托蒙羊牧业种养孵化基地、大众顺巴美肉羊产业园等基地,加强优质种羊繁育,优化肉羊畜群品种。提高“乌拉特肉羊”和“巴美肉羊”的市场影响力和美誉度,实现优质优价。目前,全旗已建成自治区级标准化肉羊育种园区5个,建成规模化肉羊养殖园区60个;标准化棚圈120套、培育巴美肉羊育种户120户,累计销售优质种羊2万多只。

◆以“响”为重点 构建“品牌化”产业体系

一是创新“互联网+”营销模式,培育知名品牌。通过大力实施信息化网络建设,有效运用和创新“互联网+农畜产品”营销模式,培育知名品牌。目前,全旗有“三品一标”无公害产品认证企业8家20个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企业1家5个产品、“恒牧钧”被评为内蒙古著名商标,有机食品认证企业达到5家,共有23个有机品牌。

二是发展特色养殖,支持特产“走出去”,打造地域特色品牌。以“绿色健康”农畜产品需求为导向,以创建品牌为核心,以全域旅游发展契机,大力发展养殖业。结合节庆旅游,发展马、骆驼特色养殖,在牧羊海湿地、草原水库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形成绿色养殖产业品牌。目前,已经注册“乌拉特羊肉”地理标志产地证明商标,打造了“套宽”“草原恒通”“乌拉特网”等一系列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

三是推广“农业+旅游”特色产业,打造“一体化”农业旅游品牌。按照“旅游+”和“+旅游”的产业发展思路,把农业发展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家庭农庄、采摘园等特色产业,打造农业旅游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全旗先后打造了海流图镇蔬果采摘园、石哈河镇万亩油菜花基地等休闲农业观光旅游景点13处,农产品收益较农贸市场收购价格提升30%~50%,农产品收益增值2~3倍,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