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小麦:我是“五项全能冠军”巴彦淖尔

巴彦淖尔市政府 / / 2019-02-27 10:14

【开栏语】

“天赋河套”巴彦淖尔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市委的重大决策,是全市的中心工作。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了解“天赋河套”品牌建设,即日起,开辟“我与‘天赋河套’品牌的故事”专题系列报道。

“我”,是生长在河套大地的优质农畜产品;“我”,是受益于品牌建设的农牧户;“我”,是品牌授予和正在积极申请授权的企业;“我”,是品牌线上线下的营销团队;“我”,是品牌的关系主体消费者……

“我”与“天赋河套”品牌之间,到底有哪些故事?让我们一一道来。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河套小麦”。我出生在河套地区,生长在塞上江南,我的血液里流淌着黄河的奔放和阴山的壮美,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我优秀的品质,丰富的水利资源浇灌出我健康的体魄,在这里,我浑身每个麦穗和麦粒都散发出快乐的因子。

在“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我有几个产品已经通过品牌首批授权,并行销国内外。我一定要全力以赴报答我生长的这片热土,及悉心栽培我的父老乡亲,我要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绿色、有机的食物,更为唱响家乡的品牌而努力!

我在河套地区的生长史

说起我的历史,那可久远了。据考证,我起源于亚洲西部,经历了野生一粒麦、二粒麦到普通小麦的转化,并先后传入印度、阿富汗、中国。我在中国最早生长于黄河、长江流域中上游的西北、西南高原地区。

至于我什么时候落脚河套地区的,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时间,不过关于我,在当地却有不少美丽的传说,较著名的一个是:西汉末年,昭君自愿出塞,胡汉和亲。和亲队伍一路向北,来到阴山脚下,昭君突然染病不起。边关要塞,缺医少药,大家手足无措。这时,忽见一片金黄的麦田,点缀着简朴的民居。淳朴的乡亲将新收获的小麦加工成面粉,制作成面食,供和亲队伍休养生息。昭君食之,数日康复,成就和亲佳话,带来边塞安宁。这么说来,我还是民族团结的见证者呢。

从明朝中期开始到民国初年,河套地区成了内陆各省灾民的逃生之地,史称“走西口”,人群聚集,农耕文明开始,我的“兄弟姊妹”玉米、葵花、蜜瓜等大量种植。当然,更少不了我,并且由于是主粮,我的社会影响更加深远。

但是,由于浇水存在问题,我的收成不是很高,这时候,以王同春为代表的一批人,大力开渠,让我得到滋润,长势喜人,河套地区也成了渠道纵横,田畴相连的膏腴之乡。

1949年,我在河套地区的种植面积是66.6万亩,随着1961年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闸”的三盛公水利枢纽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八百里河套的农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也像长了翅膀一样,得到了快速发展,很快种植面积达到了百万亩。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大地,人人干劲十足,我在此时的种植面积为196.2万亩,为河套儿女创幸福、奔小康做出了保障。

1997年,我的种植面积达到了有记载以来的最高峰,为258.2万亩。以后,由于种植结构调整、效益等因素,我有所回落。

2018年,我的种植面积是102.74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亩产684斤,同比增加177.3斤,总产7.03亿斤。

为了推动我以后的发展,确保我的区位优势,政府和农业部门想了不少措施,比如加强“三圃田”建设、加大绿色增产增效适用技术推广、鼓励企业自建原料基地发展订单生产等。

我相信,这些措施一定能见到效果,让我再创佳绩,尤其“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给我建立了新的机遇和平台,让我大有可为,使“河套小麦”的名字更加声名远播。    

我是“五项全能冠军”

你可能不知道,我的大名叫“河套小麦”,学名(品种)还有不少,包括“永良4号”“巴优一号”“临优一号”等等,这些组成了我的大家庭。

一直以来,我就是全国小麦中的“尖子生”,我平均千粒重43.2克,平均容重792克/升,平均蛋白质含量15.1%,均居全国前列。由我做成的面粉,湿面筋平均含量35.4%,高于国际上规定高筋粉30%的标准。100克面粉平均面包体积820立方厘米,远超我国面包体积650~750立方厘米标准……按农业科研人员讲,我是“五项全能冠军”,即衡量小麦品质的蛋白质含量、面筋质含量、粉质指标、拉伸指标、沉降值这五项综合指标,相较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小麦都是遥遥领先的。

我为什么会这么优秀呢?这和我生长的环境有关。

我生长的河套地区,具有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年平均降水量188毫米,海拔1000~1800米之间;年日照时数3100~33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每平方厘米146~152千卡;全年≧10℃的积温为3053~3339℃,年平均气温6.1~7.6℃,日平均温差14~18℃;无霜期110~142天。还有,这里水源充沛,灌溉便利,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年引水量40~50亿立方米,灌区形成了完备的7级灌排体系。这些,充分造就了我优良的品质。

另外,我的生长过程中,还有两个“磨难”,有利于品质的锤炼,那就是“种在冰上,收在火上”。

我的种植时节一般是在每年的开春,为此,我也得了个“春小麦”的称呼。这个时候天气还比较寒冷,所以叫“种在冰上”,且很容易遭受特有的一种自然灾害——潮塌。近年来,在气象部门对春播的指导下,这个灾害逐渐可以避免了,我的产量及品质得到了提升。

我经过“冰”的洗礼后,还要接受“火”的考验。小麦成熟一般在7月前后,干热风成为我丰收的又一阻碍。不过,这个情况对我是坏也是好,因为在高温条件下,我的籽粒灌浆速度加快,灌浆期缩短,形成较多蛋白质。此时,就能显示出河套灌区的优势了,由于水分能够得到保障,干热风反而能在减产不多或不减产的基础上,大大提高我的品质。

千锤百炼始得金,这话一点不假,经过了这两个“磨难”后,我更加健壮,更有营养。你看,我的坚强性格,是不是和河套人民一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也养一方物。

因为我品质优良,规模较大,我的家巴彦淖尔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全国唯一的国家发改委立项建设的规模化优质春小麦生产基地。“巴彦淖尔小麦”成为原产地证明商标。

目前,巴彦淖尔有大大小小面粉加工厂300多家(包括村组范围内小加工厂),其中日处理小麦8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30多家,已形成年加工小麦20亿斤的生产能力。这些面粉畅销全国,并远销日本、蒙古国、越南、俄罗斯等国家。

我是“河套小麦”,我是河套地区的名品,我为“天赋河套”代言。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