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法爸爸”,他输入的是爱和追求 ——巴彦淖尔日报社蒙古文编辑额日和木的无悔人生巴彦淖尔

巴彦淖尔市政府 / / 2019-03-02 17:01

工作中的额日和木

他眉眼清秀,个子中等,身材偏瘦,言语温和,一点儿都不像一个蒙古族汉子。

他在磴口县哈腾套海广袤的荒漠草原长大,养成了淳朴坚毅的性格。

他是一名理科生,骨子里却更偏爱文学。

他在大学里参加文学社,写过文章,编过报刊,他想让自己离文字更近。

报考报社编辑记者时,他满心敬畏、心怀忐忑,生怕自己水平不够……

最终,他如愿成为了巴彦淖尔日报社一名蒙古文编辑。

他用十几年的时间,在空间逼仄的小板房里编写了一款“蒙古文多功能输入法”,录入300多万条词组,研发成功后免费推广。因为上了湖南卫视《少年说》,他才为人所知,被人们称为“输入法爸爸”。

十年铸梦,他用朴素的人生经历演绎了巴彦淖尔报人的高尚追求和不凡历程,诠释了巴彦淖尔日报社党委对员工“有激情,有梦想,有责任,有担当”的要求。他,就是额日和木。

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世界!

编辑部新来的年轻人

1998年,巴彦淖尔报社蒙文报招录编辑、记者。一个个子不高、身材清瘦的年轻人走进了总编办公室。总编看了一眼这个其貌不扬、动作拘谨、一点儿都不像蒙古人的小青年,给了他一篇文章:“翻译成蒙古文。”小伙儿伏案疾书,总编默默观察。

其貌不扬的小伙儿做事时透露出的那种自信和专注征服了挑剔的总编,加上那一手漂亮的蒙古字和熟练的翻译,第二天,在家里忐忑等待的小伙儿就收到了录用通知,成为了巴彦淖尔报社编辑部的一名蒙古文编辑。

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儿就是额日和木。21年前,当他开心地搬进自己的办公室,谦逊地向每一位编辑前辈问好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理工科出身、半路出家搞文字的小伙儿能够研发出一款足以写入巴彦淖尔史册、写入蒙古语发展史册的输入法。

从一开始,额日和木就对自己来之不易的编辑工作心怀敬畏。

刚来报社,他在文字上出过几次错。一次,他在稿件中又用错了一个很简单的语法,编辑老师用红笔大大地圈了出来,告诉他:“这个错了!”这在别人看来是件小事儿,在他看来,却足够面红耳赤。他以此为戒,要求自己勤学苦练,再不出错。他买了四五本语法书,走着坐着拿在手里学习。

额日和木的桌子上放着一本厚厚的词典,因为翻阅无数次,书页已经黄旧。翻开这本词典,让人惊奇的是,空白处已经满满当当,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细看之下,发现字典上每个常用词后面都用红笔拉出了一串近义词。“这个年轻人身上这种爱学习的闪光品质,带动了整个蒙文报的学习氛围。”说起额日和木,已经退休的蒙文报编辑道劳斤仍然赞不绝口。

在蒙文报编辑部,额日和木养成了边做边学边记笔记的习惯。几年下来,学习笔记有厚厚一摞。有人看他堆叠在办公桌上的笔记本问:“你写这么多,是准备出书吗?”

出书的想法额日和木倒还没有,不过,在不断学习、不断翻阅字典的过程中,他有了一个逐渐清晰的想法:蒙古文的工具书这么少,要有一本好的工具书该多好啊!

当时的他还没有想到,日后,这个梦想将由他自己来实现。

好钻研的工作狂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多年坚持学习带来的积累很快让额日和木对编辑工作游刃有余。

编辑部工作量大,工作重复,就像用一块块砖头来堆砌一座永远不会封顶的金字塔。而额日和木从未因重复的工作而麻木和疲惫,总是能带着百倍的热情,在编辑工作中产生新的想法,做出新的尝试。

在报纸编辑中,额日和木注意到蒙文报稿件中常常有新名词和术语不统一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和同事一起做了大量的统计和探讨,并广泛征求相关领域权威人士意见,对蒙文报上2000多个新名词和术语进行了规范和统一。

2013年,巴彦淖尔日报社参与内蒙古蒙古文报网联盟数字平台创建工作,额日和木负责巴彦淖尔的新闻、档案以及名词术语的整理上传工作。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翻译、整理、上传了7000多条文字信息,充实了报网联盟建立的大型翻译词典。

翻译是额日和木日常的主要工作。除了新闻稿件,多年来,巴彦淖尔市政府工作报告都是由他来翻译。以政府正式文件下发、要对会社会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严肃性和严谨性不言而喻,是容不得一个字、一个标点的错误的。而额日和木每一次都能做得很完美。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万多字,要求一天时间内翻译出来。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额日和木20个小时一刻不停地在电脑前工作,按时按量地完成了任务。

别人看到的是成就和成果,这其中的辛苦却只有额日和木自己清楚。他翻译完政府工作报告一个星期都缓不过劲来,连晚上做梦都是在反复检查。

对于这些,额日和木从来没有怨言,他说,你要想把一件事儿做好,就得发狂。如果你爱这个工作,那你就很享受发狂的过程。

他的勤劳和他的专注成就了他的专业。

这几年,在巴彦淖尔日报社推进融合创新的大潮中,需要记者编辑学习和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层出不穷,而在蒙文报编辑部,从使用电脑到软硬件,从图片编辑到视频剪辑,额日和木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并用于工作。

对于这一点,同事们不得不服。蒙文报总编办主任哈申格日乐说:“额日和木就像一条鲇鱼,不断激励我们也变得更好。”

爱满草原的好记者

从事新闻工作21年来,额日和木并非只是坐在电脑前做编辑。他还进行了大量采访、采风、调研工作,他带着对草原的爱、对家乡的深情,足迹踏遍了巴彦淖尔牧区的每一片土地。

十几年前,牧区电话尚未普及,交通条件非常落后。记者下乡采访,需要坐长途班车,有时去一些偏远乡镇、苏木嘎查,得骑马、坐驴车,甚至步行。用额日和木的话说,许多好新闻作品都是靠一双泥腿从基层跑出来的。他把自己耳闻目染的感人事迹、苏木嘎查发生的可喜变化、令人忧心的现象问题和领略到的旖旎风光,用蒙汉两种文字,写出了许多带着露珠的、鲜活生动的新闻作品。

1999年初春的一个早晨,额日和木到磴口县原哈腾套海苏木一户牧民家采访接羔育羔情况。当时他没有这户牧民的通讯方式,他也只去过这户牧民家一次。为了拍到一张理想的照片,他凭记忆步行去寻访。可是,3个多小时过去了,他仍没有找到牧民家。原来,他迷路了,只好原路返回。第二天,他又一次步行上路,这次终于如愿以偿。在他的字典里,从没有“敷衍”二字。

2008年,因滥采地下水以及超载放牧、过度开垦等行为,巴彦淖尔境内多处草原出现荒漠化现象。这让在牧区长大的额日和木忧心忡忡、夜不能寐。为了揭露破坏草原的行为、探究草原荒漠化根源,额日和木和巴格那两名记者从当年4月份开始,历时近一个月,辗转4个旗县,采访牧民、企业、专家、政府部门,写出了通讯《千年的绿色梦》,为草原的绿色发展传递出洪亮的声音。

草原的风沙在额日和木的脸上刻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时光的打磨中,额日和木逐渐显示出了过人的写作能力和敏锐的新闻洞察力。

因电影《片警宝音》而被大众熟知的乌拉特后旗片警宝音德力格尔,22年来一直默默坚守戈壁草原,视农牧民为亲人,致力维护1672平方公里的片区平安。而最初,人们知晓他的故事,是从额日和木的一篇整版人物报道开始的。

额日和木的妻子吉木色和宝音德力格尔的妻子是同学,额日和木和宝音德力格尔也很早就认识。2013年,宝音德力格尔获得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等荣誉,但因为身处戈壁大漠,还是很少有人知道他。额日和木常常和他聊天,一点点了解到他所从事工作的内容后,觉得他平凡而伟大,于是萌发了要报道这个人物的想法。

为了做好这篇报道,额日和木收集了大量材料,采访了很多牧民,前后深入牧区三四趟,经过半个多月的准备,写出了专访稿件《大地母亲为他作证》。

稿子刊发后引起强烈反响,并获得当年内蒙古新闻奖一等奖。此后,很多中央和自治区媒体记者都陆续来到乌拉特草原探访这位“中国管区最大的片警”,宣扬宝音德力格尔的先进事迹。

在从业经历中,额日和木有30多篇报道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新闻奖,2010年,还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当年怀着一腔文字梦的小伙子,在巴彦淖尔日报社20多年,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和成就,有了许多闪亮的光环。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

厚积薄发,额日和木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

小板房里研发出来的蒙古文版“搜狗”输入法

民政小区是靠近临河东郊的一个老旧小区,我们几个记者照着地址走进了一个单元,在狭窄逼仄的楼道里一圈圈地向上爬,气喘吁吁爬到了楼梯尽头,看到了微笑着迎接我们的额日和木。这里就是他的家——顶楼,70平方米。

走进屋子,装饰简单,尽头是额日和木的书房。书房的地面要比其他地方高。细看才发现,这是一个用彩钢板接出来的“房间”。额日和木的妻子吉木色说:“这里原来是露台。”

吉木色说,六楼便宜,还有露台,所以2003年他们夫妻有了第一笔存款的时候,果断买下了这个房子,并将露台围回来做了书房。没想到,彩钢板做外墙的房子保温性不好,夏天像个蒸笼,冬天又特别冷。

额日和木就是在这个条件简陋艰苦的小房间,冬天穿着两件棉袄,夏天汗流浃背蚊虫叮咬,一个个地往电脑里输入词组,耗时10年,录入了300多万条词组,研制出了他的输入法。

我们不由得鼻头发酸。

很多时候,人的激情与梦想,真的和物质无关。

从那个苦于无好使的工具书可用的小编辑,到今天的老报人,额日和木从未改变自己的初心和梦想。起初他想要一个好用的蒙古文工具书,来帮助自己做好翻译工作和编辑工作。用上电脑后,他又想到,要是有一款类似工具书的软件,输入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我们想要的词条、句子就会都出来,那大家工作起来多方便啊。

2009年的一天,他忽然在网上发现了一款“多多输入法生成器”,是一个制作输入法软件及其安装程序的工具,它可以根据你提供的文本码表以及编码规则来自动生成一个独立的输入法安装程序,极大地方便了有这方面需要的使用者。

额日和木立即开始利用这个软件研发自己理想中的蒙古文输入法软件。第一步是建造数据库。那段时间,他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除了单位的正常工作,他满脑子都在想着这个输入法,全身心投入到研发中。

研发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他都想方设法一一克服。有一天上午,他在保存数据时,不知道不小心碰到了哪个键,数据库一下子消失了。他试着恢复,可怎么也恢复不了,这可把他急坏了。他一直在电脑前坐了6个多小时,苍天不负苦心人,数据库终于找回来了。而此时,他才想起自己早点和午饭都没吃。还有一次,他在更新数据库时,眼看到了最后一步,没想到突然停电了,所有更新的数据、词条全没保存。他一天的工作全白干了,只好等第二天再从头做起。

那时额日和木夫妻俩经济困难,家里用的是一台花了1000多元从电子市场买来的二手老式电脑。家里宽带网速又慢,老牛拉破车,这让额日和木苦不堪言,可也没办法。有一天,他的朋友——内蒙古国际蒙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纳贡毕力格到他家做客,看到额日和木为输入法的事儿这么拼,而电脑又这么不“做主”,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送给额日和木用。再后来,内蒙古奥尔弘科技公司总经理敖日格乐了解到额日和木的情况后,非常感动,特意资助了他一台苹果电脑。有了这些新设备,额日和木工作起来得心应手,研发速度也大大加快。

到2012年,“erhm输入法”初步成型。

十年心血后的免费推广

额日和木在自己的小板房里敲击键盘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了女儿敖日晗宝丽尔的脑海中。

女儿说:“常常是睡到凌晨4点醒来,看见爸爸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5点多醒来,他还在电脑前敲击键盘,天亮要上学走了,爸爸还在那里敲。”

在幼小的女儿眼里,爸爸似乎不需要休息,是钢铁侠。

那些年,吉木色生病,他们家庭困难。懂事的女儿看到爸爸这样努力,常常会满怀希望地问爸爸:“爸爸,你这个输入法研究成功了,可以卖钱吗?”额日和木总是说:“能,能卖很多很多钱。”

然而爸爸却食言了。

2013年,一位年轻编辑苏龙嘎到巴彦淖尔日报社蒙古文编辑部工作,负责把通讯员的手写稿件录入电脑,然后传给编辑修改、排版。但刚从学校毕业的苏龙嘎对蒙古文输入法一点都不懂。在她为难时,额日和木走过来对她说:“我教你一种输入法,是我自己研发的,叫‘erhm输入法’。”

这一输入法集蒙古文单词输入、词组输入、汉蒙翻译和蒙汉翻译查询、蒙古文词语解释、读音查询等功能于一体,词库词条总数达到320万余条,这相当于20本2000页大词典的内容。苏龙嘎说:“用这个输入法打出来的词组几乎没有差错。”

额日和木不仅给蒙古文编辑部的电脑上都装上了这个输入法,推荐和教会同事们使用,甚至从2014年开始,在社会上免费推广,供大家使用。

女儿起初责怪爸爸食言,觉得爸爸辜负了这么多年的心血和努力。但随着渐渐长大,她理解了爸爸心里的大世界,理解了爸爸的激情和梦想。她明白爸爸这么做是为了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她明白了梦想是比金钱更贵重的东西。

而额日和木的研究却并没有因为成功而停止。2016年,他又研发了一个PDF文字转换器,这个转换器准确率非常高,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与此同时,他还在不断地升级、完善‘erhm输入法’,让这个输入法越来越方便、好用。

市蒙古族小学副校长安桂花是“erhm输入法”的忠实粉丝。她说:“他的这个输入法使用起来既简单又适用,打一个字或者一个词,会带出来一个词条或者一句话,准确率特别高,特别方便,相当于蒙古文版的‘搜狗’,我们学校好多老师都安装使用了。”

“额日和木研发的‘erhm输入法’,丰富、发展了蒙古文输入法。这个输入法有几十万条词条,输入智能化、翻译准确,可以说,他为蒙古语文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市民委副主任额尔敦苏和这样评价额日和木。

现在,除内蒙古外,北京、黑龙江、新疆等全国各地使用这一输入法的人达到3000多人,许多人说这个输入法就是蒙古文版的“搜狗”。

“蒙古族有句格言:好东西是大家分享的。我研发这个输入法的初衷就是方便大家使用,未来我还会不断升级、完善它,方便更多的人使用,让更多的人受益。”额日和木这样说。

妻子眼中值得牵手一生的男人

在额日和木家中,我们见到了他的妻子——带着从容笑容、说话轻声细语的蒙古族妇女吉木色。她身上散发着与额日和木一样的气息:干净、质朴而温和。在交谈中,她眉眼带笑,将对丈夫的爱与仰慕娓娓道来。你不会想到,这是一个与癌症抗争了许多年的女人。

2007年,吉木色查出患了乳腺癌。对她来说,如同晴天霹雳,而丈夫额日和木,则坚定地扛起了这一切,扛起了她的喜怒哀乐。

从吉木色住院起,额日和木陪着她20多天没出过医院,直到她做完手术回家。

化疗让吉木色一头乌黑的头发逐渐掉光,好强的她不愿意见人。额日和木理解妻子的心情。这个言语不多的男人竭尽全力照顾她,默默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她感冒发烧,是他衣不解带地陪在身边,不停地用热水给她擦身子降温;她伤口化脓,他用消毒纱布一点一点把脓液挤出来;她胃口不好,哪天听到她说想吃什么,他赶紧去买。她说想吃罐头,他就买最好的罐头。应季的新鲜水果一上市,他就买回家。怕她呆在家里闷,他花1000多元买了台二手电脑,让她在家里能用电脑玩连连看,能上QQ和别人聊天。

是丈夫不离不弃的爱,支撑着吉木色走过那段最难熬的日子,涵养着她的生命。

额日和木说,妻子生病那段日子,紧张、压抑,大把的钱交进医院。妻子手术成功他们走出医院的时候,感觉到春天的天空特别辽阔,阳光特别明媚。

在妻子眼中,额日和木是个体贴、勤快的丈夫。她想干什么活儿,不能提前和他说,说了他就一个人干完了。这几年,家里的一日三餐,也多数是额日和木在做,以至于有一次她炒了一次菜,女儿说:“妈妈做饭也挺好吃的。”

她最心疼的,也是他的勤快。额日和木因为要一个词组一个词组地建立词库,常常早晨4点就起床,她生气:“你有你的追求,我不反对,但是你不能不顾自己的身体啊!”她给他规定,晚上要全家人一起睡觉,早晨要5点以后才能起床。家里的电器、孩子的玩具坏了,额日和木拿出自己的工具箱,琢磨琢磨就修好了,她反对:“有点儿时间就干活儿,就不能多歇一歇?”

额日和木不仅修理自己家里的东西,好多邻居家的灯、钟、手表、空气开关之类的坏了,总是求助额日和木。对于这些要求,他不会说个“不”字,总是一口答应下来,然后抽时间去帮忙。楼下的邻居总是说:“你们以后搬家到哪里我们也去哪里,家里什么东西坏了还能让额日和木帮助修。”

女儿心中无所不能的暖男爸爸

前不久,湖南卫视《少年说》里有这么一段感人的场景:一位蒙古族的高一女生站在台上,喊话自己的爸爸:“您不是‘钢铁侠’,您是我的爸爸啊!希望爸爸能够多多休息,不要那么拼命了。”父女俩对望着,台上的女儿热泪盈眶,台下的爸爸含泪微笑。

这个女孩,就是额日和木15岁的女儿敖日晗宝丽尔。敖日晗宝丽尔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2018年夏天从市蒙古族中学初中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录取。

在女儿的心目中,爸爸是无所不能的英雄,也是最有耐心的一个人。小时候,不管她的什么玩具坏了,爸爸总能修好。家里的简易书架,是爸爸自己做的;她表演节目用的挤奶的木棚,是爸爸做的;她有不会做的数理化题,爸爸也能做出来,耐心地给她讲解。现在,同学们有不会的题问她,她也会像爸爸一样一遍又一遍地给他们讲解。

爸爸爱工作、爱学习。她很小的时候,爸爸在一边看书,她也学着爸爸的样子拿一本书假装看。妈妈过来一看:“你认识上面的字了?书都拿反了。”爸爸指着书上的字给她读,在上学以前,她就认识了许多字。

听妈妈说,她小时候吃奶粉,夜里一个小时就要醒来一次,每次醒来只吃不多一点儿奶。只要她一醒,爸爸就起床给她冲奶粉。

从幼儿园开始,大多数时候,是爸爸接送她上学,一直到她上初中,每天下了晚自习,爸爸都准时等候在学校门口。

“爸爸为了让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真的很努力。我觉得他很伟大,为他骄傲。我长大了要做像爸爸一样的人。”敖日晗宝丽尔是爸爸的忠实粉丝。

这不是一个富裕的家庭,甚至因为疾病而有一点拮据。但是,走近这个家庭,你能感受到,这是一个特别有爱的家庭,更是一个有理想的家庭。

这一家人不穿名牌衣服,不去饭店吃饭。“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平平常常过日子,就是最好的生活。”相濡以沫走到今天,对今天的生活,额日和木已经很满足。

1.内蒙古社区报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内蒙古社区报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内蒙古社区报",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内蒙古社区报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内蒙古社区报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